2007年8月 第5号(总号:064)
目 录
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议程 …………………………3
关于咸宁市200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周 力4
咸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2006年市本级财政决算的决议 …………15
关于2006年咸宁市本级财政决算和2007年上半年全市预算执行
情况的报告………………………………………………………………………边一山16
咸宁市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2006年市本级财政决算的
审查报告…………………………………………………………………………苏惠林24
关于咸宁市2006年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
工作报告…………………………………………………………………………冯 春26
咸宁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对市人民政府《关于咸宁市2006年市本级财政
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 ……………………………37
关于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王继成39
咸宁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对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
工作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 …………………………………………………………47
咸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变动情况和补选代表的代表资格的审查报告…………………………………钟劲松49
咸宁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接受吴著富同志辞去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副主任职务请求的决定 ……………………………………………………50
吴著富同志辞呈 ……………………………………………………………………………50
咸宁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追认主任会议许可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市人大代表
廖旦涉嫌滥用职权犯罪提起公诉的的决定 ……………………………………………51
刘彦其同志在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52
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出席、缺席人员名单 ………55
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二十一次会议议程
2007年8月7日—8日
一、听取和审议咸宁市200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二、听取和审议咸宁市2006年市本级财政决算和2007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三、听取和审议关于2006年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四、听取和审议关于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五、审议市二届人大五次会议有关事项
六、其他
关于咸宁市2007年上半年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07年8月7日在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周 力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咸宁市2007年上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上半年,咸宁市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协调发展的态势,各项经济指标均达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经核算,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07.79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6%,增幅高于去年同期0.8 个百分点,高出全年计划目标1.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46亿元,增长1.1%;第二产业增加值48.68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39.65亿元,增长15.8%。
一、上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工业经济继续高位运行,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6.26亿元,同比增长26%,超年计划目标6个百分点。工业对GDP的拉动作用强劲,据测算,全部工业增加值43.91亿元,比同期增长18.1%,拉动GDP增长6.73个百分点。非国有经济增长较快,规模以上股份合作企业工业增加值4278万元,同比增长39.3%;集体企业工业增加值6313万元,增长40.3%;外资及港澳台企业工业增加值72944万元,增长35.1%;股份制企业20.1亿元,增长22.3%;其他企业工业增加值6.9亿元,增长29.6%。新型行业快速增长。全市30个规模以上工业行业除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下降5%外,其他29个行业均呈增长态势,其中饮料制造业同比增长249.5%,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91.3%。工业产品销售良好,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5.57%,同比提高0.3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与发展速度同步,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1.09亿元,同比增长38.9%;利润5.587亿元,增长78.5%;税收2.86亿元,增长19.3%;利税8.73亿元,增长53.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6.8,同比上升26.6个百分点。节能减排工作进展良好,经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能源消费总量为119.55万吨标煤,比去年同期增长15.08%;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8.66%,主 要污染物减排方面,上半年COD排放量为1.81万吨,减排700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7万吨。
(二)农业经济全面稳定增长,特色农业发展良好。
农业经济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实现总产值33.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同期增长3.5%。其中,农业产值17.39亿元,增长3.0%;林业产值1.12亿元,增长1.5%;牧业产值10.04亿元,增长3.2%;渔业产值4.7亿元,增长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18亿元,增长4.7%。种植业稳中略增。由于气候适宜,且粮食、精细蔬菜价格稳中有涨,加之继续实施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民发展农作物生产的积极性增强。据统计,全市夏粮总产量35504吨,增长3.3%;油菜籽总产量62650吨,减少4.7%;蔬菜产量928296吨,增长1.4%。畜牧业恢复性增长。由于生猪和猪肉价格全面上涨,激活了农民养猪积极性,六月末生猪存栏83.92万头,同比增长5.5%;全市家禽出笼298.3万只,增长7.7%。在畜牧业生产中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增强,咸安温氏集团上半年已出笼优质肉鸡108万只,比同期增长14.9%。渔业生产稳定发展。上半年共投放鱼种2.55万吨,比同期增加1206吨,其中名特优品种达70%以上;预计上半年,全市水产品产量5.5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9%。特色农业发展良好。近年来全市着力发展以“四乡六业”为主体的特色农业,逐步形成了六大种植板块、五大养殖小区、四大加工体系,特色农业的发展成为了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撑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投资快速增长,重点项目进展良好。
今年以来,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投资增幅连续四个月居全省前三位。1-6月份,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27亿元,同比增长41.7%。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38亿元,增长48.5%;农村投资完成12.89亿元,增长23.1%。全市投资呈现出均衡增长、项目增多、结构优化的良好态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投资均衡快速增长。六个县市区及咸宁经济开发区、市直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均超过了30%。其中增幅超过50%的有:通山县、咸宁经济开发区、市直、嘉鱼县,分别增长107.5%、76.8%、73%、50.1%。二是工业投资继续保持高增长。工业投资完成16.9亿元,同比增长54.7%,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3个百分点;占城镇项目投资的比重达到39.7%,比上年同期上升1.7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30.5%,比上年同期上升2.6个百分点。三是在建和新开工项目个数增多、规模增大。上半年,全市城镇以上施工项目总个数达到380个,比上年同期增长28.8%。新开工项目达到216个,比上年同期增长37.6%,其中二季度新开工的项目达到127个,比一季度增加38个。全市在建项目总规模达到17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2%,平均单个项目规模达到4626万元,比上年同期4076万元增加550万元、增长13.5%。四是民间投资十分活跃。上半年,全市城镇项目投资中,非国有投资完成27.1亿元,同比增长53.6%,增幅高于国有投资13.5个百分点。非国有投资占城镇项目投资的比重达到64%,比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非国有投资中,内资增长60.3%、外资增长29.3%。五是第三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上半年,城镇项目投资中,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3.85亿元,同比增长47.7%。增幅较快的行业为:交通增长106%、电信增长202.4%、文体增长216.2%、卫生社保增长75.6%、金融增长294.4%。六是房地产投资势头仍然很旺。上半年,完成房地产投资6.8亿元,同比增长63.9%,房地产业完成的投资占城镇投资比重达到16.1%,比一季度上升1.3个百分点,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全市住宅施工面积达到116.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3%,住宅竣工面积18.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6%。七是资金到位情况趋好。上半年,我市城镇以上投资项目累计到位资金达49.22亿元,是同期完成工程量的116%,同比增长43.1%。其中:国家预算内投资到位2.78亿元,同比增长37.2%;国内银行贷款到位7.96亿元,同比增长112%;自筹资金到位19.85亿元,同比增长42.1%。
重点项目进展良好。30个重点调度项目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13.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1.1%,总体进展比较顺利。其中湖北天化麻业股份有限公司高性能苎麻产品开发及先进技术一条龙推进、湖北银泉维新纺织有限公司、今麦郎饮品基地、开发区洁丽雅家纺基地建设、嘉鱼县中石特种钢管、通城县玉立3号砂带线、崇阳县坤展化纤涤纶丝生产线7个项目已提前完成全年投资工作量并全部投产;赤壁市华新水泥(一期)工程已完工、开发区北辰汽车转向器项目正在进行厂房建设、通山县厦铺河流域水电开发正在建设大坝、张双一级公路工程、通大核电公路等13个项目正在抓紧施工建设;嘉鱼县余码头泵站机组建设、赤壁市晨鸣纸业技改(二期)、通山县九宫山风电场等6个项目正在订购及安装设备完成厂房或征地建设;崇阳县青山水库整险加固工程、咸宁市毛山垃圾处理工程等4个项目正在积极创造开工条件,争取年内开工建设。
(四)消费市场繁荣活跃,物价涨幅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消费市场活跃。上半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44亿元,比同期增长18.1%,超年计划目标4.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增长19.8%,农村消费增长14.7%;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完成39.52亿元,同比增长17.7%;餐饮业4.2亿元,增长25%;其它行业1.72亿元,增长11.7%。旅游经济运行良好,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游客212.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92亿元,门票收入1325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4.5%、36.5%、34.2%。除建设一批旅游项目外,上半年签约了三江集团投资温泉、碧桂园投资旅游新城项目,计划投资40余亿。
物价水平总体保持温和上涨。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9%,其中6月份上涨4%,涨幅比上月增加1.2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上涨明显,同比上涨3.9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工业品出厂价格累计上涨2.9%,比上月累计下降0.1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9%,与上月持平;能源原材料购进价上涨5.4%,比上月累计上涨0.3个百分点。
(五)外资、外贸增长较快,招商引资力度加大。
外贸出口增长较快。据海关统计,上半年外贸出口3473.3万美元,同比增长22.1%。外贸出口的主要特点是机电产品、服装、医用敷料、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等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出口增长稳定;大部分县市区实现了快速增长;出口商品结构继续调优;企业参加大型商品交易会成效显著;新的增长点有所凸现,出口企业主体壮大,全市已有出口过千万美元企业 1家,过5百万美元企业2家,过百万美元企业12家,发生出口实绩企业56家。直接利用外资情况良好,上半年24家外商投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4697万美元,同比增长1.5倍;间接利用外资成效显著,咸宁市日元贷款造林工程、赤壁市日元贷款防洪项目、通山九宫山西班牙政府贷款风力发电等项目进展顺利。
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上半年,全市先后组织参加了第11届中西部地区投资洽谈会、第2届中部地区投资贸易博览会、2007年鄂港(粤)投资洽谈会等大型招商会展活动,共签约项目46个,合同引进资金92.4亿元。招商引资基础工作得到加强,成功引进了上海华王集团投资20亿元兴建台湾仪器工业园项目、中国三江航天工业集团投资10亿元进行温泉旅游开发项目、浙江宏垒集团投资1.5亿元进行长江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
(六)财政收入较快增长,金融运行平稳。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0.29亿元,同比增长27.8%。其中国税部门完成收入4.61亿元,增长34.4%;地税部门完成收入3亿元,增长23%;财政部门收入2.68亿元,增长2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56亿元,增长27.9%;其中税收收入2.78亿元,增长31.4%;非税收入完成2.77亿元,增长24.6%。在税收收入中,营业税增长最快,达39.4%。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1.05亿元,增长27.2%。
金融运行平稳。截至6月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220.69亿元,比年初增加29.51亿元,增长15.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109.21亿元,比年初增加17.65亿元,增长19.3%。
(七)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城乡居民收入增加。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上半年全市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新增就业2.06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4.1%。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上半年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249元,比同期增长10.9%,构成居民家庭总收入的四大收入全面上涨,工资性收入4010元,增长9.8%;转移性收入1261元,增长23.9%;经营性收入345元,增长61.5%;财产性收入81元,增长26.5%。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1591.7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53.5元,增长10.7%。其中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680元,比同期增加113.6元,与去年同期比增加21.4元;人均家庭经营性现金收入825.5元,比同期增加45.22元;人均财产性现金收入12.4元,比同期减少0.4元;人均转移性收入73.7元,比同期增加4.3元。
(八)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和谐咸宁建设稳步推进。
教育上着力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今年启动了贫困地区农村初中改造工程,嘉鱼、赤壁、通城、崇阳四县市已列入规划,其中国家补助投资4550万元;完成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推进农村中小学改水、改厕、改气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增加职业教育投入,抓好市职业技术学院收尾工作,分期分批支持县(市、区)建设1所职教中心,今年重点是通城县职教中心建设;加快咸宁学院二期建设进程,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卫生工作重点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完成了市中心医院搬迁前期工作,筹建了惠民医院,分批改扩建部分县市医疗、乡镇卫生院,逐步完善村卫生室,今年崇阳、通城县人民医院,嘉鱼、通城县妇幼保健院以及咸安、崇阳、通山县的一批卫生院列入国家、省建设规划,其中国家、省投资468万元。文化上重点是改善农村文化娱乐条件,全市69个乡镇办场文化站建设规划已上报省、国家,总投资6175万元,其中嘉鱼县潘家湾镇文化站、赤壁市赵李桥镇等文化站列入省“百镇千村”建设规划,分别补助投资20万元。同时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步伐;体育方面重点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今年咸安区20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列入建设规划,其中中央投资30万元,省投资20万元。进一步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 全市12个中心乡镇计生服务站列入建设规划,其中中央补助投资286万元。
上半年全市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各项经济指标均达预期目标,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但是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和解决。一是工业企业经营状况有待改善。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4818万元,同比增长了23.9%。二是综合经济效益有待提高。上半年产销率在全省排名居第14位;全员劳动生产率占全省平均水平的65%左右;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三是工业园区用地紧张问题开始凸现。随着工业项目建设加快,工业园区的企业急剧增加,园区因土地紧缺问题凸现,出现企业排队入园现象。如赤壁经济开发区用地剩下不足1000亩;通山开发区有5家企业因用地问题无法动工;通城开发区有15个项目、4亿多投资进不来。四是食品价格上涨过快。上半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9,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过快上涨,达5.9%,其中上涨最快的是猪肉价格,达到24元/公斤,创历史新高,食品价格上涨增加了低收入群体生活困难;同时农业生产资料持续上涨,上半年上涨4.9%,增加了农民持续增收难度,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二、下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建议措施
(一)加强经济运行的监测、预测:上半年全市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增长态势,但是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调查研究力度,加强经济运行的监测、预测及分析工作。一是要关注国家产业政策对我市经济的影响,从监测经济运行先行指标入手,提高预测水平;二是从实际出发,重视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下半年重点是对物价运行、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指标、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工业行业和企业等方面进行监测分析,力求准确把握经济运行动态,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作出反应,提高行政水平。
(二)工业方面:一是要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加快苎麻纺织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重点解决好脱胶废水和印染加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延长产业链。二是抓好各类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工业经济向园区集中,大力发展园区经济。三是努力增加工业投入,特别是要加大重点骨干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提高我市优势企业的融资能力,要加强工业项目的储备和前期工作,努力做强做大五大支柱产业,精心培育五大新兴产业,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四是切实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强化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组织开展节能专项检查。努力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年度目标任务。狠抓扭亏增盈,继续做好煤电运等生产要素的衔接和保障工作,继续提高工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五是严格执行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为工业运行创造良好条件。
(三)农业方面:重点是立足农业特色产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继续坚持“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大力发展有机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在涉及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方面下功夫,努力解决 15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继续抓好新建沼气8000口,建成通村油路1600公里项目建设,抓好血防综合整治,抓好余码头泵站、三湖连江、南川、石雨塘、云阁龙灌区,青山、百丈潭病险水库等建设;在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05万吨的基础上,完成无公害蔬菜基地80万亩,名特优水产养殖基地40万亩的全年目标任务;抓好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多渠道拓展增收渠道,确保实现全年农民人均增收300元的目标。要继续放宽工商注册限制,实行灵活用地、资金扶持、税费倾斜、项目扶助等系列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投资创业环境,迅速在全市掀起荒山开发的热潮。
(四)投资方面:一是要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盯牢100个重点建设项目的分级目标。抓好30个市级重点调度项目月度进度,项目进展情况要在全市投资调度会上通报。要切实把湖北大畈核电项目和牌洲湾油气田开发工程牢牢抓在手上,抓紧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和后续工作。二是落实新开工项目各项建设条件。按照“六项必要条件”要求,进一步加强发改、土地、金融、环保、安全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快落实拟新开工项目的各项建设条件,确保项目按计划开工建设。三是继续做好国家、省投资的争取工作。要积极跑省进京,抓紧做好今年各专项国债项目投资的衔接落实工作,同时认真做好2008年中央政府投资计划的编制和申报工作,进一步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和引导作用。四是优化投资结构。继续加大工业投资力度,努力做强做大五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全方位创新和改善投资环境,加快提升开发区集聚项目能力,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五是继续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大项目前期工作的深度。六是努力扩大民间投资。加大民间投资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各个行业。
(五)消费方面:一要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二是围绕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探索发展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和社会化养老等服务业的发展思路。三是进一步发展旅游业,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加大旅游景区建设和宣传促销力度。四是进一步督促健全流通网络,做好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推销工作,促进地产品生产和销售,努力增加经济效益。五是继续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强化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营造和谐的消费环境。
(六)外资外贸方面: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从环境建设入手,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在招商引资工作上,既要眼光长远,着力招大商、引大资、引外资,同时更要注重招商引资工作实效,狠抓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实,做到对每个招商引资项目全程跟踪,直至建成投产。外贸方面要继续加强出口品牌建设,继续扩大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和农产品出口;做大做强纺织服装、汽车零配件、涂附磨具、劳保手套、医用产品等出口基地;着力开发和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
(七)社会事业方面:要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快征地制度改革,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解决好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着力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逐步免除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继续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及寄宿生活费补助;继续做好贫困地区农村初中改造工程,完成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在项目建设上着力推进农村中小学改水、改厕、改气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增加职业教育投入,抓好市职业技术学院收尾工作,分期分批支持县(市、区)建设1所职教中心;加快咸宁学院二期建设进程,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力争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60%以上;继续做好市中心医院搬迁工作,筹建惠民医院,分批改扩建部分县市医疗、乡镇卫生院,逐步完善村卫生室,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继续推进乡镇文化站、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程、农村电影“2131”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改善农村文化娱乐条件;加快市图书馆、群艺馆建设。加强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继续做好贫困地区扶贫工作。认真做好农民工的维权工作,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咸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批准2006年市本级财政决算的决议
(2007年8月8日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听取了市财政局局长边一山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咸宁市2006年市本级财政决算的报告》,经过审议并根据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报告,决定批准市人民政府提交的2006年市本级财政决算。
关于2006年咸宁市本级财政决算和
2007年上半年全市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2007年8月7日在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边一山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现在向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报告2006年市本级财政决算和2007年上半年咸宁市及市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06年市本级财政决算情况
2006年,财政部门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工作,依托近年来市区发展的基础和经济增长优势,把握税源发展的基本规律,克服政策性减收因素,理顺咸安区、温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促进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和支出结构的合理优化,确保全市财政经济良性发展。
(一)一般预算收支决算
1、财政收入情况
2006年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9050万元,为调整后预算18515万元的102.9%,比上年同期12077万元,增加6973万元,增长57.7%。增收因素主要是2006年实行市区一体化的财政体制调整,原温泉开发区税收收入并入市直,原由咸安区征收的中国移动咸宁分公司等14家企业的税收上划市级征收。主要的增收项目:
①增值税完成2029万元,为调整后预算的102.6%,同比增长19.6%,主要是港澳台和外商投资企业增收323万元、实行免抵调增政策的增值税增加204万元,其原因主要是招商引资引进企业上交税收。但是由于国有企业改制,国有企业增值税、股份制企业增值税同比下降3.08%、34.94%。
②营业税完成2263万元,为调整后预算的118.2%,同比增长59.7%,剔除原开发区转入收入490万元后,主要是建筑安装、电信、住宿餐饮、服务业、房地产等行业不同幅度的增长。
③企业所得税完成1002万元,为调整后预算的96.4%,同比增长111.4%,主要是烟草行业和2001年以后新办企业的税收增长。2006年在调整预算时考虑到红牛饮料公司所得税税收,任务增加426万元(25%部分),红牛饮料公司2006年没有完成税收任务,致使企业所得税没有完成当年的调整预算任务。该企业于2007年1-5月完成企业所得税1600万元。
④契税完成1584万元,为调整后预算的565.7%,同比增长665.7%,主要是改制企业和房地产拉动行业增长,城市投资开发公司等11家单位上交契税812万元后全额返还。
⑤行政性收费收入和罚没收入完成7413万元,为调整后预算的113.4%,同比增加2267万元,增长44.1%,主要是国土行政性收费收入增加1276万元,增长1037.4%,其原因是咸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城市投资开发公司土地使用权的报批上交的收入增加。
此外,有些地方税种较上年减收,主要有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分别下降30%、53.7%,其原因是房地产产业的税收减少。
按照全口径收入统计,2006年市直财政收入完成59546万元,同比增长30.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9050万元,基金收入22086万元,上划中央收入完成15781万元,上划省级收入完成2629万元。
2、财政支出情况
2006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4391万元,比上年增加10881万元,增长32.4%,剔除省专款和新增工资转移支付支出9651万元,本级实际支出为34740万元,占调整预算33111万元的104.9%,增支的主要项目:
①医疗卫生支出增加576万元,同比增长30.7%,主要是加大了疾病预防控制支出和增加行政事业单位医疗经费。
②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增加613万元,同比增长78.59%,主要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及其他社会救济分别增加138万元和289万元。
③行政管理费和公检法司支出增加2850万元,主要是从2006年7月执行440元生活补贴的增支政策增加支出。
④政策性价格补贴支出增加226万元,车辆税费支出增加544万元,公路运输管理费支出增加1291万元,主要是省拨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和交通专项资金专款增加支出。
⑤预留调资2112万元,省下达公务员工资改革转移支付支出增加。
⑥其他支出增加5466万元,主要是安排以前年度预算安排项目支出。
3、财政收支平衡情况
收入总计43907万元,其中:本年一般预算收入1905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1314万元(含各项转移支付9433万元、省拨专款5853万元、结算补助-2774等),上年结转专款3018万元,调入资金525万元。
支出总计41602万元,其中:本年一般预算支出44391万元,上解上级支出-2789万元。
收支相抵结余2305万元,主要是应拨未拨专款。
(二)基金预算收支决算
1、基金收入完成22086万元,为预算的199.4%,同比增长17%,主要是社保基金收入增长46.2%,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收入增长135.7%。
2、基金支出完成25095万元(含省拨专款支出),为预算的81.1%,同比增加6485万元,增长34.85%,主要项目:
①工业部门养路费支出增加6963万元,为省下达专款支出。
②社保基金支出增加134万元。
此外,土地有偿使用支出较上年减少1037万元。
3、收支平衡情况:收入总计30959万元,其中:本年基金收入22086万元,上年结余809万元,上级补助收入8064万元。支出总计25095万元。基金结余5864万元,具体项目:社保基金结余2662万元,土地有偿使用支出结余2082万元,育林基金结余48万元,残保基金结余35万元,工业部门专款结余787万元,商业部门专款结余236万元,文化事业建设费专款结余14万元。
二、2007年上半年全市和市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全市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元至6月份,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02913万元,占年预算任务的55.8%,同比增长27.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5592万元,占年预算任务的55.5%,同比增长27.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27849万元,占年预算任务的56.2%,同比增长31.4%;非税收入完成27743万元,占年预算任务的54.8%,同比增长24.6%);上划省级税收8712万元,同比增长32.6%;上划中央税收38609万元,同比增长26.6%。
元至6月份,一般预算支出110543万元,占年预算任务的46.9%,同比增长27.2%,支出增幅略低于一般预算收入增幅。
(二)市直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1、财政收入完成情况
元至6月份,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27651万元,占年预算任务的60.5%,同比增长59.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140万元,占年预算任务的53.9%,同比增长46.2%;上划省级税收2635万元,同比增长96%,上划中央税收12876万元,同比增长68.1%。
2、财政支出完成情况
元至6月份,一般预算支出18171万元,占年预算任务的44.0%,同比增长4.2%,支出增幅低于一般预算收入增幅。
(三)全市和市直预算执行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元至6月份,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7.9%,超全省同期平均增幅(25 %)2.9个百分点,其中市直同比增长46.2%,分别高于全省、全市平均增长21.2、18.3个百分点;全市税收收入同比增长31.4%,超全省同期平均增幅(26%)5.4个百分点;市直增长41.1%,也高于全省、全市15.1、9.7个百分点,市直增收情况是近几年少有的。
收支增长表现为三个特点:
1、税收稳步增长,财政收入结构有所改善。元至6月份,全市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50.1%,较去年同期上升1.3个百分点。上半年财政收入的增长主要靠工商税收和土地关联税收的拉动。
一是经济快速发展,为税收增长奠定了基础。元至6月份,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36.26亿元,同比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44亿元,同比增长18.1%;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38亿元,同比增长48.5%。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地方税收收入的增长打下坚实基础,因工业增加值的增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
二是主要税种增收情况良好。全市国内增值税完成37960万元,同比增长29.7%。全市营业税同比增长39.4%,主要是:房地产业营业税同比增长94.9%,增收1202万元;服务业营业税同比增长73.9%,增收484万元;金融保险业营业税同比增长32.7%,增收395万元。全市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15.6%,主要是由于烟草、石油两大商业企业经营形势趋好,预缴企业所得税稳步上升,入库商业企业所得税2814万元,同比增长25.3%,增收574万元。个人所得税在提高起征点的不利情况下,同比增长64.7%,主要是全市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增加,带动个人所得税增长。
三是土地关联税收呈上升趋势。受房地产市场的带动,元至6月份,全市土地关联税收收入(包括契税)完成5010 万元,同比增长46.7%。其中,城镇土地使用税增长45.2%;土地增值税增长142.3%;耕地占用税增长119.7%;契税完成增长18.6%;建筑安装业营业税增长36.9%。
元至6月份市直的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7816万元,占年预算任务的62.3%,同比增长41.1%。主要是增值税超过半任务5.1个百分点,同比增收800万元;企业所得税提前完成全年收入任务,同比增收507万元。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增长原因:第一是市直一批新开工和新增生产能力的企业投产运行,使市直工业增幅高于县属工业增幅,带动税收相应增长速度。第二是红牛饮料公司享受“二免、三减半”优惠政策推迟,上年实现所得额仍按政策申报纳税(本年度汇算清缴),1-6月份缴纳企业所得税1643万元; 第三是市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实现利润总额增加,带动国税征管企业所得税收入增收298万元。
我们同时也看到,市直契税、城建税、印花税减收。契税完成653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491万元,主要是去年同期一次性征收红牛饮料公司契税998万元,而今年元至6月尚无这么大的税源造成契税同比减收;城建税完成714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73万元,主要是去年上半年武烟集团划转税收300万元,今年同期划转150万元;印花税比上年同期减少14万元。
2、重点企业税源发挥支撑作用。元至6月份,国税重点收入 (年纳税1000万元以上) 大户中,红牛饮料公司缴纳国税4584万元,占全市重点企业国税的15.3%;华润电力有限公司缴纳国税7059万元,同比增加1548万元,占全市国税增收额(不含红牛饮料公司净增税)的46.6%,武烟集团划入税款3000万元,与同期基本持平。此外,三环汽车方向机有限公司同比增收322万元;赤壁中南水泥厂同比增收1082万元;武钢森泰冶金公司增收516万元等。地税重点收入大户中,通城玉立砂带公司入库地税897万元,同比增收236万元;湖北天化麻业公司入库地税168万元,同比增收129万元;三友房地产公司净增地税97万元。
3、财政支出逐步向民生方面倾斜。元至6月份,全市财政支出在“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同时,逐步向民生方面倾斜,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等方面支出同比分别增长22.9%、10.0%、32.1%;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农林水事务等有关民生方面支出分别同比增长31.8%、41.5%、11.4%、7.4%。同时,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的增长也带动相关的城乡社区事务支出的增加。
三、2007年市直财政收入预测及工作措施
今年全市财政收入总体增势良好,与经济增长同步,上半年实现财政收入“硬过半”的目标。下半年,根据全市经济的总体发展趋势和征收部门的收入潜力,预计全市全年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51亿元,为年初预算的105%,同比增长20.8%。市直全年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56亿元,为年初预算的113.7%,同比增长34.2%,其中:国税部门预计完成年初预算的138.5%,地税部门预计完成年初预算的107.2%,财政部门预计完成年初预算的110%。
(一)认真分析税源,强化税收征管。
由于红牛饮料公司等重点企业的税收已在上半年入库,下半年税收的增长将趋缓,市直企业税收增速减慢,甚至会维持同期水平。为完成全年的收入目标,须挖掘其他新办企业,以及电力、房地产规模的扩大,金融、保险、服务业、交通运输、建筑安装、房地产业等行业的企业效益,同时进一步落实《税收征收管理法》,切实提高收入质量,严格依法纳税,做到应收尽收,力争多收超收。
(二)严格预算执行,确保重点支出需要。
上半年,市直地方一般预算实际支出比支出序时进度(年预算支出一半)少支出2457万元,但下半年考虑到预算已安排的津补贴2053万元等政策兑现因素,必须硬化预算约束,规范预算追加审批程序,及时调度资金,确保全年支出的执行。
(三)加大财政改革力度,构建地方公共财政体系。
一是要继续推进财政四项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直接支付力度。二是要制定科学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建立绩效预算评价制度,规范定员、定额核定办法;要不断完善项目支出管理办法,确保机构正常运转,切实提高各项支出效益。三是要建立偿债资金,逐步清偿政府债务,减轻财政压力,促进财政资金和公共投入的良性运转。
咸宁市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
关于2006年市本级财政决算的审查报告
––––2007年8月7日在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
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 苏惠林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本次会议听取了市财政局局长边一山受市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2006年咸宁市本级财政决算的报告》。会前,市人大财经委结合审计工作报告,对2006年市本级财政决算(草案)及报告进行了初审,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市政府报告的2006年市本级财政决算(草案),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19050万元,为调整后预算的102.9%;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44391万元,剔除省专款和转移支付实际为调整后预算的104.9%。资金来源共计43907万元,资金运用共计41602万元。
财经委认为,2006年,市政府及其财税部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的工作部署,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依法加强税费征收管理,市本级财政收入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好势头,收入质量明显提高。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资金分配比较规范,基本保证了工资发放和增长、机关运转、法定支出和社会保障的需要,“三农”、企业技术改造、工业园区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财政四项改革继续深化,并全面启动了政府收支分类制度改革,预算编制水平和财政监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年度预算。同时,2006年市本级预算执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预算编制包括部门预算的编制工作启动太晚,提交人大审查较迟;税收征管中欠税、包税、越权减免税等违反国家法律和政策的现象依然存在;财政收支矛盾较大,“挂帐”问题仍然没有解决;预算约束观念不强,追加预算比较突出;一些预算部门存在瞒报部门收入、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现象等。
财经委建议本次常委会议批准2006年市本级财政决算和《关于2006年咸宁市本级财政决算的报告》。
为进一步严格预算管理,做好财政工作,财经委建议:
一、继续深化财政改革,提高预算编制质量。要改进预算编制方式、方法,努力做到早编、细编,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完整性和透明度。下一年度的部门预算草案在今年第三季度就要着手编制,并确保在人代会前一个月提交人大审查。在预算安排上要深入进行调查摸底,科学测算,合理确定部门的收入和支出规模,兼顾公平和效益。继续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制度改革要互相衔接、配套推进,尽量减少预算执行中的审批环节,最大限度地方便预算部门和单位。
二、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增强财政保障能力。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财税部门要切实加大税收和非税收入的征管和缴库力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清理和纠正我市越权减免税和随意批准缓税、欠税、包税以及征收“过头税”等行为,整顿税收征管秩序,确保完成全年预算收入任务。
三、严格预算约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要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切实改变随意追加预算的做法,提高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力。要建立和完善财政资金绩效考核制度,特别是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要重点进行考核。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关于咸宁市2006年度市本级财政
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2007年8月7日在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
市审计局局长 冯 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2006年咸宁市直预算执行和其它财政收支审计情况,请予审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咸宁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市级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的规定,市审计局对2006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进行了审计。今年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分期分批对市直单位进行全面审计,同时,加强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积极服务宏观管理和决策,着力推进制度和体制建设,在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开展审计工作。主要审计了市财政局具体组织市直预算执行情况,市地税局税收征管情况,市直部分单位财务收支情况,市直五项社保基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对市直其他部门的审计正在进行之中。另外,我们还对2006年审计查出的部分问题的纠正整改情况进行了跟踪了解,现一并进行报告。
一、2006年度审计查出问题的纠正和整改情况
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对去年审计查出的问题非常重视,市人大常委会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市直各部门单位结合整顿和规范经济环境和秩序,积极采取措施,认真进行整改,纠正情况较好。
(一)市本级预算执行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1、市财政局针对部门预算标准偏低,预算执行超标普遍,分配不公现象仍然存在的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认真的研究。明确表示,以后年度,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尽可能摸清部门家底,根据政策和上年度收费情况和收费标准精确测算收入,减少预算和执行的偏差,尽可能缩小部门之间的差距。
2、关于应作财政收入而未作财政收入50万元的问题。市财政局积极与借款单位联系,在2006年将该笔资金已归还入库。
3、关于部门单位利用财政国库科往来账户收取“赞助费”的问题。由于预算单位是会计的主体,资金性质难以确定,解决起来很复杂。从今年的审计情况来看,该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4、关于国有企业产权转让、处置收入未纳入财政管理的问题。市财政局十分重视,积极与相关部门协商和联系。据审计了解,该问题尚在解决之中。
(二)市住房公积金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1、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调整归并尚未到位,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未全面履行职能的问题。市住房公积金中心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向市委、市政府请示汇报和寻求支持的同时,积极做好相关县市区的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市的办事机构已全部挂牌运作。
2、关于市直住房公积金缴存面低的问题。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门制定和颁布了《咸宁市住房公积金归集管理实施细则》。该细则对各县市区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作了强制要求,对全市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也作了统一规范。
3、关于市直欠拨住房公积金补贴的问题。市财政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在财力十分紧缺的情况下,2006年市财政专门增加300万元资金用于补拨市直住房公积金补贴。2007年3月市财政已将市直住房公积金的缺口部分全部补齐。
4、关于市直住房公积金缴存率低,执行政策不到位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以2006年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实发工资测算,实际缴存比例只相当于职工工资总额的3.7%,长此下去,对进一步推进我市住房制度改革、稳定职工队伍、吸引人才以及咸宁的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市本级税收征管中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
1、关于滞留税款93万元不及时入库的问题。市地税部门在2006年元月全部清缴国库。
2、关于市地税部门干部职工少缴个人所得税的问题。市地税部门相当重视并进行了认真的整改,少缴漏缴的个人所得税在2006年全部补缴入库。
3、关于市地税局税收征管不到位,应收未收税费的问题。市地税局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落实,针对工程机械厂和银泉纺织公司累计欠缴的税费,市地税部门按照相关的规定(市政府会议纪要[2006]10号)进行了处理落实;对湖北飞宁方向机公司的税费问题,市地税部门未能整改落实到位。
(四)政府投资工程决算中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
市建委针对审计查出的市人民广场等三个工程决算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整改,在工程质量监督、控制投资规模、做好原始资料特别是隐蔽工程部分的记录等方面加强了管理、完善了制度。
(五)市中医院财务收支中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
市中医院高度重视审计查出的财务收支及管理中的问题,积极组织力量进行整改,同时,针对每个问题逐个分析原因,强化措施、制定办法,建立和健全财务收支和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狠抓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审计查出的违规收费、白条报账、外购药品管理制度不健全、自制药品未经许可且价格偏高、多计工程款、违规采购药品等问题全部按规定进行了整改纠正,整改工作收到了成效。
(六)市中心血站违规问题的整改情况
对审计报告中反映中心血站存在的问题,市中心血站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建立了规章制度,切实加强了财务和业务管理。对白条支付用血单位有关工作人员回扣问题。市中心血站已根据审计决定停止执行自行制定的用血回扣办法。对县市区医疗单位的有关人员用白条领取的成份用血回扣11.5万元,我局已责成有关市县区审计局进行了追缴。对少提无偿献血准备金的问题。市中心血站制定和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了财务和业务的月结核对工作,对未提足部分进行了调账处理。目前,已做到了按月核对,按规计提。对违规集资问题。市中心血站的集资主要用于血站的建设,在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市中心血站认为向内部职工集资的问题暂时还难以纠正。
二、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
(一)2006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税收征管审计情况
2006年,市直财税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严格执法,合理理财,强化管理,在加快咸宁经济发展,保证各项事业正常开展,稳定社会和推进财税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地方体制改革和建设及相关政策的出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6年,市本级预算执行总体较好。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19050万元,是调整后预算的102.9%;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44391万元,剔除省拨专款和新增工资转移支付资金9651万元,市本级支出是调整后预算的104.92%,较好地完成了市人大批准的年度收支计划任务。但是,按照法律法规对照检查,还程度不同地存在以下问题:
1、年初预算安排的800万元的项目资金未得到执行。
2006年,市财政通过人大批准的800万元的住房货币化改革补助项目未能得到执行,资金已全部用于了平衡预算。
2、应缴未缴国库基金收入644.23万元。
2006年,市财政综合科将其收到的聂湾小区的土地收益金450万元未做基金收入上缴国库,而是拨给了市土地交易中心;将温泉谷实现的土地出让金未上缴的160万元和其交来的土地保证金一起划给了市城投公司。市财政国库科将预算外专户管理的散装办和墙体办的基金收入34.23万元未缴入国库。
3、未及时划转社保基金2811.35万元。
2006年底,市财政部门未及时将缴入国库的社会保险基金2811.35万元划转到市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而是作了总预算会计中的基金结余反映。该问题违反了《湖北省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
4、市直部门单位利用国库往来户收取县市和市直相关单位资金415.91万元。
2006年市直30个部门单位利用市财政国库往来账户收取市直有关单位和县市资金415.91万元(其中:市直323.22万元,县市92.69万元),大部分资金已被支用。审计认为,这种做法有其不良影响:一是影响了党政机关和职能部门形象。二是利用国库往来账户向这些部门收取资金实质是将不合法的收入通过“国库集中收付”和“收支两条线”使其合法化,削弱了预算编制的严肃性和预算执行的约束力,背离了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的初衷。三是部门单位支付这些款项扩大了单位的开支范围,助长了不良风气。
5、收支两条线管理政策还没有真正得到落实。
主要表现在:一是市财政根据执收执罚部门的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预算安排收费和罚没计划。据审计了解,2006年市财政对市直公安局等23个部门单位安排了收费和罚没收入共计5974.6万元的计划任务并与其3586万元的开支和项目挂钩捆绑一起。二是收费成本和办案费用安排过高刺激了单位的创收热情,不利于建设良好的经济环境。例如:人防办年初行政性收费收入预算260万元,财政就安排收费成本182万元;人事局年初行政性收费收入预算150万元,财政就安排收费成本148万元;市物价检查所年初罚没收入预算150万元,财政就安排办案成本105万元。对收支挂钩部门单位超收超罚的金额和未实行收支任务挂钩的大多数执罚部门单位实行的是70%--100%的返还。
6、税收征收不到位,应收未收各项税收和附加945.4万元。
经抽查,2006年市地税局温泉分局应收未收市方向机有限公司当年税收及附加551.58万元(其中:教育费附加32.57万元,城市建设维护税67.33万元,企业所得税451.67万元)。而截止2006年底,市方向机有限公司累积应交未交地税部门征收的税收及附加945.4万元(其中:教育费附加156.48万元,城市建设维护税70.87万元,企业所得税718.05万元)。
7、市地税稽查局将涉税罚没款300万元以“其他罚没收入”缴入市财政。
2006年,市地税稽查局将所收税收罚没款300万元以其它罚没收入缴入市财政。该问题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的规定。市地税局应予以纠正。
(二)市直单位财务审计情况
根据《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对市直单位财务进行全面审计的通知》(咸办文[2006]56号)的要求,我局成立专班,集中力量,对市直公检法系统、建委(规划)、环保系统等单位2006年度部门预算执行及财务收支情况和卫生系统2005年度部门预算执行及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到目前为此,共审计了30个单位。审计结果表明,市直单位2006年预算执行总体情况较好,预算和财务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这些部门在预算执行和收支管理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次审计发现市直单位存在有问题资金3728.9万元。主要是:
1、市建委和市卫生局自行调整预算支出和滞留财政资金639.29万元。其主要方式是利用本系统会计集中核算的便利自行调整所属下属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和欠拨下属单位资金。主管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不利于财政的拨款资金直达用款单位,增加了拨款环节,延缓了资金的流动速度,给主管部门违纪违规提供了机会。
2、市散办、市法院、温泉公安分局、市国资委等11个部门单位挤占挪用财政专项资金和其他资金1269.83万元。如:市散装水泥办公室,挤占挪用专项墙体基金和散装水泥专项资金42.38万元用于弥补经费;市法院挪用标的款767.56万元,用于市法院审判综合楼建设(如:2006年8月17日市法院执行崇阳中行诉稳强医用材料有限公司执行款612万元,距审计时长达8个月之久仍未退给申请执行人)。温泉公安分局挤占挪用保证金92.59万元;市国资委将慰问困难企业及职工资金4.26万元用于经费开支。
3、市国资委、市交警支队、市农办、市建工处等13个部门违规收费和摊派373.58万元。如:市国资委违规乱摊派130.38万元,其中:2007年3月收取鄂南印刷厂改制处置款100万元,用于集资建房;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收取市中心医院、驾校、烟草公司协案费、赞助费61.59万元;市农办无依据收费7万元;市建设工程管理处收取已取消的安全风险抵押金19.52万元。
4、市商务局、市经委、市民政局等11个部门财务核算不规范少记收入571.57万元。其主要行为是将上级主管部门、市财政部门拨付的专项资金以及单位的部分其他收入放入往来户中不作单位收入。如:市商务局将省拨专项资金26.38万元和市财政拨入的19.07万元不作收入放在往来户中;市经委将市财政拨入的103.54万元和其他收入10.42万元不作收入放在往来户中;市民政局将应作收入的财政拨入的专项资金 238.07万元放入“暂存款”科目中。
5、市疾病控制中心、卫生服务中心两单位编报部门预算收入不规范少报部门预算收入178.77万元。如:2004年市疾病防疫控制中心事业收入114万元,2005年年初仅向市财政申报部门预算事业收入15万元,而实际2005年全年事业收入140万元,超预算125万元;2005年市财政批准的预算支出158万元,而实际全年预算支出289万元(不含专项支出),超预算149万元。2004年市卫生服务中心事业收入84.77万元。2005年年初仅向市财政申报部门预算事业收入5万元,而实际2005年全年事业收入96.7万元,超预算91.7万元;2005年市财政批准的预算支出52.75万元,而实际全年预算支出159.16万元,超预算106.41万元。
6、市中心医院等四家单位账外收支27.38万元。主要是将单位的部分收入未入财务账在账外进行收支。
对这次审计查出的问题,市审计局已依法依规进行了处理。属于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已要求相关部门尽快纠正,属于违纪违规的问题,市审计局已依法下达了审计决定书。
(三)市直五项社保基金审计情况
按照省审计厅的统一安排,市审计局对市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2006年度的基金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是:
1、保险费征收方面:
五项社保基金保费欠费严重。至2006年底五项社保基金累计欠缴保险费2459.5万元(2006年欠缴357.35万元,2006年以前欠缴2102.15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欠缴1986万元(2006年欠缴270万元,2006年以前欠缴1716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累计欠缴50.09万元(2006年欠缴17.35万元,2006年以前欠缴32.74万元);失业保险基金累计欠缴423.41万元(2006年欠缴 70万元,2006年以前欠缴353.41万元)。
2、基本医疗保险方面:
(1)预收医疗保险费未作当期保险费收入计2122.06万元
截止2006年底,市医保中心预收医疗保险费累计结余2122.06万元(含当年收到改制企业市乡镇企物资公司、市工程机械厂、湖北发电机厂等13家企业十年包干医疗保险费计1331.83万元),未按《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核算若干问题补充规定》第三条“因特殊情况预收的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工伤、生育社会保险费,应作为当期社会保险费处理。”的规定作当期保费收入入账。市医保中心应按规定予以纠正,调整相关账户。
(2)未严格按照规定结算医疗费。2006年至2007年,市医保中心全额拨付市中医院和市中心医院(定点医院)2005年至2006年度医疗费超定额款479.34万元。按《咸宁市市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细则》第三十二条规定: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超过定额标准部分由定点医疗机构和市医保中心各负担50%。市医保中心多拨两家医院239.67万元。此行为违反了政府的规定,超越了基金管理部门的权限,增加了基金拨付的随意性。。如果目前确定的医疗费定额标准确实过低,基金监督管理部门应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及时建议市政府修改相关规章制度,提高门诊、住院部医费定额标准,使广大弱势群体和参保对象真正享受到国家政策带来的实惠。
3、工伤、生育保险基金方面:
工伤、生育保险基金移交不彻底。根据国家、省有关政策精神,工伤、生育保险基金归并医疗机构统一管理。2003年4月,市劳保处按照市劳动局《关于做好工伤、生育保险移交有关事项的通知》(咸劳社[2003]15号)要求,将工伤基金20万元,生育基金20万元,合计40万元移交市医保中心,但至2006年底 市劳保处工伤、生育基金账面尚存结余381.17万元,一直存放在市劳保处基金账上,未移交。该问题违反了国家、省、市有关政策精神。市劳保处应将工伤、生育保险基金结余款381.17万元全部移交至市医保中心,以便统一管理。
4、财政配套方面:
(1)应配套未配套专项资金计334.67万元。
一是市本级财政应配套在企业退休的军转干部困难补助款和提标款78.62万元(2006年37.63万元,2006年以前40.99万元),到2006年底仍未到位。
二是市本级财政应配套1953年底前参军复员转业到企业工作的退休人员生活困难补助资金8.06万元(2005至2006年),到2006年底未配套到位。
三是市本级财政应配套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提高标准资金248万元(2005至2006年), 到2006年底未配套到位。
(2)市本级财政应负担市直单列人员医疗费180.5万元,到2006年底仍未拨付。
三、加强市本级预算管理的意见
针对这次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切实根除收支挂钩的做法,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收支两条线管理。
由于市直财力不足,市直的执收执法部门的基本支出标准低,数额小,为缓解财政压力,保证市直的执收执法部门正常行使职能需要,市财政部门不得不采取收支挂钩的无奈之举。但是,从近几年审计情况看,市直经济形势逐步好转,收入逐年提高,收支挂钩的做法已与我市加快经济发展,改善经济环境的大政策、大要求不适应、不合拍。为此,市直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全市第二次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精神,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市财政部门要结合我市财政状况在保证执收执罚部门正常履行职能所需经费的基础上加强和完善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工作。
(二)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市直部门预算,切实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增强预算的约束力,维护预算的严肃性。
从近几年审计情况来看,年初预算不够细化、项目预算未经法定程序审批、年度执行中追加较多等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这不仅影响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力,也使部门预算改革难以达到应有效果。为此,市财政部门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公用经费标准,打好预算编制的基础;要加强支出预算的测算,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制,细化预算科目,确保预算与计划、政策相配套、相一致,不断增强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严肃性;切实按照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无预算不支出的原则,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依法规范政府收支行为。
(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严把资金入口关;各单位要切实加强机关财务管理,严格遵守各项财政财务政策和法规,严格控制支出标准,量力而行,合理开支。
(四)切实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要建立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责任追究制度,尤其要加强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从制度上堵塞漏洞,预防腐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五)建议简化市财政部门预算系统、预算指标系统以及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工作流程,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
咸宁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对市人民政府
《关于咸宁市2006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
(2007年8月8日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审计局局长冯春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咸宁市2006年度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会议认为,市政府及市审计局紧紧围绕市委的工作中心,认真履行职能,加强对财政资金、专项资金、重大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和审计监督力度,在推进依法理财、规范财经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报告反映的情况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会议同意这个报告,并提出以下审议意见:
一、切实加大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力度。一是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市政府要高度重视,及时召开有关专题会议,分析原因,研究措施,区别情况,督促整改,进一步完善有关体制、政策和制度,严格规范财经秩序,严肃财经纪律,防止出现“年年审计年年犯”的现象。二是市政府应成立由监察、审计等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审计查出突出问题的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整改情况和处理结果要在今年12月份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
二、继续加强和改进审计监督工作。审计机关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突出抓住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大政府投资项目、专项资金和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继续加强和改进审计监督工作,不断创新审计监督方式、方法,切实增强审计监督工作实效。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支持和配合审计机关的工作,为审计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提供保障。
三、树立财政法制意识,推进依法理财。全市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切实改变随意追加预算、随意调剂科目和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做法,提高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力。要进一步加强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监督管理,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肃进行处理。
关于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2007年8月7日在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
咸宁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 王继成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市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情况,请予审议。
一、做法及成效
去年以来,我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际,紧紧围绕“二十字”方针,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合理部署,科学引导,分步实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以农民增收为目的,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了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全市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始终把提升产业支撑能力作为工作的重点,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一是确立主导产业,做好发展规划。全市依托资源优势,规划了“十一五”期间特色农业发展方向,力争形成优质粮、良种苎麻、优质蔬菜、有机茶果、苗木花卉、丰产楠竹 “六大种植板块”和建成生猪、肉鸡、奶牛、水产“四大养殖小区”。各地也结合自身优势,因地制宜,确定了主攻方向。二是培植龙头企业,完善产业体系。主要是大力鼓励和支持各种经济成分投资、兴办、联办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与农产品基地联姻,与科研院所对接,与金融部门对接,与连锁超市对接,加快企业重组和技术改造的步伐,进一步充实完善以苎麻纺织、竹木加工、粮油加工、生物保健品、蔬菜加工为重点的“五大加工体系”。2006年,我市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9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75家,省级龙头企业11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9家,过5亿元的1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505843万元,比上年增长14.7%。三是搭建服务平台,建设加工园区。为了提高我市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按照“政府立项、企业承贷、财政直补企业、企业还本付息”的运作模式,组建了咸宁市荣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由该公司负责筹集建设资金。目前咸宁长江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基地正在建设之中,另外“台湾食品工业园”项目也正在筹建运作之中。四是推行标准化生产,整合产品品牌。近年来,全市大力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和“大户+基地+标准化”的开发模式,大力组织和支持农产品产地认证工作,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并切实加大了品牌整合力度。目前“联乐”绿色蔬菜、“巨宁”地板、“白炼”11s—30s纱、“吴刚”桂花露、“福人”金刚藤糖浆、“松峰”绿茶、“川玉”有机茶、“天子湖”猕猴桃果汁等已进入国内各大市场,部分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五是强化工作责任,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为了促进工作落实,从今年开始,市政府制订了《关于开展对全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实行目标管理和责任考核的实施意见》,推行目标管理制度、督查制度、激励制度,着重抓好目标、责任、措施、时效四落实,明确开发目标,签订责任状,抓好结账兑现。从检查情况来看,效果较好。2006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214.47元,同比增加303.31元,增长10.41%。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597.1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53.5元,增长10.7%。
(二)以办好示范村为抓手,坚持规划先行,保证了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2006年,全市共落实新农村建设试点村71个,确定村庄整治示范村100个(含列入全省“百镇千村”示范工程的47个村),共申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0余个,总投资达9500万元。2007年,在继续抓好市、县、乡三级建设试点的基础上,全市又重点确定了29个市级试点村,“四大家”29名市级领导亲自带队,并从29家市直单位抽调干部组成29个市直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强力推进试点示范工作。在示范村庄整治的过程中,我们以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圈、通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信息等“五改五通”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从目前的工作进度来看,示范村建设工作开局良好,效果实在。
在办好试点,树立样板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规划先行,2006年7月,结合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我们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全市“十一五”期间新农村建设做了整体规划。通城县于2006年5月份在全市率先完成了新农村建设县级总体规划。嘉鱼县为了加强对规划的指导,专门成立了规划编制指导委员会。市财政局驻嘉鱼县潘家湾镇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把规划工作当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历时近半年,在充分体现科学、民主、法制的基础上,按照紧贴实际,遵从民意,量力而行的原则,帮助四邑村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村级新农村建设规划。目前,我市各地新农村建设县级总体规划已全部完成,部门行业规划已基本完成,乡镇区域规划已完成三分之一,乡村建设规划已完成100多个村,农户庭院规划正在全面展开。
(三)以组织学习培训为载体,有效开展宣传工作,形成了新农村建设的合力。2006年以来,为提高党员干部、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各地以新农村建设编制规划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了宣传力度,营造了浓厚的建设氛围,形成了政府、社会和农民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合唱。一是抓好培训,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去年以来,我市各地通过组织外出学习考察,专家学者讲座、举办培训班等形式,累计培训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7000余人次,主要是县(市、区)分管领导、乡镇主要负责人、各级新农村建设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村组干部,以及部分村民代表。二是深入动员,增强农民的主体意识。各地通过组织脱产干部走村入户动员、开展培训学习,组织召开好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向群众宣传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形势,增强了村组干部的带头作用和农民的主体意识,激发了农民参与建设的热情。三是广泛宣传,增强社会的参与意识。全市各地采取以厂带村、回乡建村、以工补农、企村联姻的方式,实行新农村建设对口帮扶。据统计,2006年,全市各方面投入新农村建设的资金达8.43亿元,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
(四)以村庄整治为切入点,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市各地坚持从解决当前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切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2006年,我市累计完成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7.3亿元,同比增长31%,投资近3.6亿元,建设完成通村沥青(水泥)公路2837.17公里,占全年计划数的158.84%;新建沼气池11310口,其中国家投资5760万元;解决了6.8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2007年,全市计划新修通村沥青(水泥)公路1915公里,已完成路面硬化681.37公里;计划新建沼气池24470口,已完成2396口,全市农村沼气用户达到40092户;计划完成4万人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任务,已解决近2万人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五)以构建和谐农村为目标,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丰富了新农村建设的内涵。2006年以来,各地以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为重点,着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丰富了新农村建设内涵,夯实了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基础。一是积极发展了文化体育事业。嘉鱼县采取“五下乡”的形式,组织新农村“文艺轻骑队”深入到全县各镇、村巡回演出,为群众送去喜闻乐见的节目,全县共送演出50余场,观看群众7万余人次。二是积极发展了农村卫生事业。崇阳、赤壁、嘉鱼等3个列入全省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共有80 万人参加了合作医疗,参合率分别达到85%、75%和64%。通城县争取到省级项目资金370万元,完成了8个乡镇卫生院的改造、扩建。通山县改造、新建了100个规范的村级卫生室。三是积极发展了农村教育事业。各地按省里要求落实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使农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9.9%。四是加强农村组织阵地建设。全市已有863个村新建或改造了党组织活动场所,基本上达到了有房子、有牌子、有规章制度、有活动设施的“四有”要求。
二、主要特点
(一)领导高度重视。2006年初,市、县两级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新农村建设工作;市直相关单位积极研究服务新农村建设措施;各县市区也采取有力措施支持新农村建设。
(二)政府投入加大。2006年,各县(市、区)本级财政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453.2万元,今年各地本级财政再预算安排配套建设资金6618万元,增长91.65%。各地政府通过资金投入,项目扶持等方式,全力开展新农村建设。赤壁市从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对每修1公里通村公路的村组奖1万元,办一个村务公开栏的村委会补5000元,建一个农村超市的个体户奖4000元,新建一个沼气池的农户补500元,充分调动村组、农户开展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三)试点示范扎实。在试点示范村建设工作上,全市各地不是简单的资金堆砌、项目帮扶,而是重点注重发展模式的探索。目前,全市通过试点村的经验总结,初步形成了“兴工建农”(赤壁市双丘村兴办楠竹工业园)、“兴特建农”(嘉鱼县四邑村发展蔬菜生产)、“兴区建农”(通城县牌合村设立畜牧养殖小区),“劳务回归创业建农”、“体制创新促进建农”等新路子,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四)部门、社会和群众积极参与。全市国土、交通、建设、农业、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发挥各自的职能,全力支持新农村建设。通城县15家部门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承诺,在新农村建设中为试点村和群众办好具体实事,并接受社会的监督。该县玉立公司2006年共计投入资金近500万元,帮助苏区贫困村建农业基地、上企业项目;福人药业、三和木业、平安公司、银珠米业等30多家规模不等的民营企业纷纷与70多个山区村联营共建产业基地,有效解决了当地农民就业,拉动了农民现金收入增长。该县关刀镇五流村村民吴中亮个人出资25万,修通了长1.5公里、宽4米的通组水泥路。据不完全统计,仅2006年全市各界捐助新农村建设资金就达到3000万元。
三、问题和困难
从一年多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实践来看,主要反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资金问题。农民增收乏力,资金困难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村级债务包袱沉重。目前全市村级总债务达4亿元,平均每村负债43万余元。由于村级资金来源少,集体经济薄弱,部分村早已成为“空壳村”,许多该办的事办不了、办不成、无力办,村级债务已经成为困扰村级经济运转、影响农村稳定的主要因素,给各地新农村建设工作套上了沉重的桎梏。第二,部门资金难以整合。新农村建设中,国家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大了,但主管部门较多,项目分散,资金下拨到地方后,利用效率很低。第三,地方配套资金压力较大。目前,最突出就是公路“村村通”工程配套资金问题。现在,一般丘陵地区修一公里水泥路(按要求:3.5米宽,20公分厚),造价在15-17万元,山区则需要20万元左右。而国家只补贴10万元/公里,地方剩余缺口仅靠县、乡、村三级难以配套解决,势必造成新的债务产生。
二是规划问题。新农村建设规划滞后,成为影响新农村建设质量的严重掣肘,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规划意识不强,特别是村级规划,无论从干部思想上,还是具体行动上,被动应付的现象比较普遍;第二,规划起点较低,相当一部分地方的规划只停留在简单的工作计划上;第三,规划专班力量不足,目前许多地方的规划部门力量有限,乡村规划工作进展较慢。
三是主体问题。部分干部群众认识上的误区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无形羁绊。一是建设主体的认识模糊。有的干部群众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行为,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群众只是配合。二是建设内涵的曲解。部分干部群众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盖房子,不知道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复杂工程。新农村是以生产发展为前提,以生活宽裕为基础,“等、靠、要”是建设不了新农村的。
四、主要措施
为了切实有效地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我们将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抓好宣传,促进认识的全面提高。建设新农村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真正让新农村建设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一是提高对新农村建设长期性复杂性的足够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是由农村的经济、文化落后现状所决定的。改变农村面貌决不是朝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二是提高对新农村建设主体的明确认识。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承担者和建设者。要通过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推进村务公开、开展普法教育等,不断发挥农民主体地位的作用。三是提高对新农村建设内涵的全面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它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内容,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综合概念,它不但涵盖了以往解决“三农”问题方面的政策内容,而且新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二)抓好各地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切实将建设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按照“产业立村、特色建村、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要求,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各县(市、区)要迅速成立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配备工作专班,强力指导、推进和规范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全市各地《村级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在2007年底全部编制到位。
(三)抓好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2007年,在继续保持巩固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达到3500元左右。切实加快“在山上在造一个咸宁”发展战略的组织实施。我们咸宁的优势在山,841万亩山地面积开发潜力很大。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场导向、效益优先、整体开发、突出重点的原则,在搞好可研规划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在山上再造一个咸宁战略”,重点打造有机果、花卉苗木、有机茶、丰产楠竹、良种苎麻、中药材等“六大板块”,促进我市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进一步完善产业体系。继续采取有效举措培植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充实完善以苎麻纺织、竹木加工、粮油加工、生物保健品、蔬菜加工等“五大加工体系”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四)建立各项涉农资金捆绑使用机制。建议成立市、县两级政府农业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统一规划管理各项涉农项目资金的分配与使用,加强对部门及各类涉农投资的统筹协调、相互衔接、集中安排,着力解决涉农资金投入分散与重复建设的问题,形成支农惠农的合力,真正实现涉农项目资金捆绑使用,提高涉农项目资金使用效率。此外,也要加强对涉农资金安排、使用的监控力度。
(五)加大金融部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力度。目前农村信贷机构对“三农”的信贷品种单一,信用额度较小,服务体系不完备,与新农村建设及农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实际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要逐步建立与农村要求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和金融投入保障机制,向农村延伸派驻服务机构,降低贷款门槛,扩大贷款额度,简化贷款手续和程序;建立农业贷款担保机构和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大力发展农业政策性保险业务,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保障。
咸宁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对市人民政府《推进
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
(2007年8月8日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王继成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自2006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省委部署,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促进了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公共事业的加强和农村社会稳定,应给予充分肯定。但也要看到我市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稳定增收困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仍然存在,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为此,提出以下审议意见。
一、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要通过宣传教育,把党的新农村建设宣传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着力提高对新农村建设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进一步明确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增强建设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动员社会力量都来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积极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要根据农村的特点和优势,坚持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物流企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业,全面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要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培植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大力实施市委提出 “在山上再造一个咸宁”的发展战略,按照“市场导向、效益优先、整体开发、突出重点”的要求,着力打造有机果、花卉苗木、有机茶、丰产楠竹、良种苎麻、中药材等“六大板块”,不断促进我市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力度,切实加强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稳步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逐步缩小城乡差异。各地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基础上,要积极引导外商资本、工商资本、城市资本流向农业和农村。要建立支农扶农资金捆绑使用的有效机制,加强对扶持资金的统筹协调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切实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各地要按照“产业立村、特色建村、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总体要求,科学地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五、着力提高农民素质。要加强农村的基础教育,加大对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农民素质。要通过就业培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六、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领导,认真研究和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各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支持和服务新农村建设。要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动员、引导和组织广大农民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
于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变动
情况和补选代表的代表资格的审查报告
––––2007年8月7日在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钟劲松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为351名,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时实有代表350名。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后,赤壁市选举的李兵代表调离本行政区。根据选举法的规定,现报请市人大常委会公告。
根据选举法的规定,赤壁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补选黄楚平同志为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经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审查,黄楚平同志代表资格有效,现提请市人大常委会确认。
现在,市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实有代表350名。
特此报告。
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接受吴著富同志辞去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职务请求的决定
(2007年8月8日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因吴著富同志的任职年龄已满,不再担任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职务。根据吴著富同志的辞职请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二十七条之规定,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07年8月8日决定,同意接受吴著富同志辞去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职务。报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备案。
辞 呈
市人大常委会:
本人因任职年龄已满,请求辞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职务。
2007年7月23日
咸宁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追认主任会议许可
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市人大代表廖旦涉嫌
滥用职权犯罪提起公诉的决定
(2007年8月8日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决定,对《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关于许可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市人大代表廖旦涉嫌滥用职权犯罪提请公诉的决定》予以追认。
刘 彦 其 同 志
在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2007年8月8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经过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议程。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咸宁市200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咸宁市2006年市本级财政决算和2007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2006年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和关于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就有关议题相应作出了决议和提出了审议意见。
今年上半年,我市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经济指标均达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经核算,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07.79亿元,同比增长13.6%,增幅高于去年同期0.8个百分点,高出全年计划目标1.6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02913万元,同比增长27.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5592万元,同比增长27.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27849万元, 同比增长31.4%,非税收入完成27743万元,同比增长24.6%。成绩来之不易,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政府及其部门大力发展经济、狠抓财税征管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全市各级各地要继续深入贯彻全市第二次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精神,认清形势,研究部署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紧盯工作目标,紧扣工作环节,按照年初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再鼓干劲,再添措施,努力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加强对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监督,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对审计工作报告反映出的问题,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大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督促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的,要追究其领导责任。审计部门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突出抓住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大政府投资项目、专项资金和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继续加强和改进审计监督工作,不断创新审计监督方式、方法,切实增强审计监督工作实效。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作出的战略性决策,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决拥护和积极响应。去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合理部署、科学引导、分步实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应予以充分肯定。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资金困难、规划滞后、建设主体的认识模糊的问题,有碍于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为此,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对新农村建设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明确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增强建设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认真抓好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要精心组织,大力实施市委提出“在山上再造一个咸宁”的发展战略,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着力解决涉农资金投入分散和重复建设的问题,保障新农村建设统筹协调、健康有序发展。
本次会议审议和通过了市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有关事项。开好这次会议,对于实现咸宁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加强地方政权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动员和鼓舞全市人民满怀信心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将起到重大作用。为了开好本次大会,市人大已成立了大会秘书处。现在,离大会开幕的时间只有一个星期了,希望大会秘书处要切实负起责任,按照工作任务和要求,精心组织,明确职责,恪尽职守,努力工作,以满腔的政治热情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做好有关筹备工作,为大会服好务,确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会议还接受了吴著富同志辞去咸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职务的请求,并依法作出了决定。著富同志担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职务期间,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为我市的改革发展稳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我市民主法制建设,加强人大常委会及机关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著富同志因任职年龄已满,组织上决定他退职休息,他乐意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了辞呈。在接受吴著富同志辞呈之际,我谨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向著富同志多年重视关心人大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二十一次会议出席、缺席人员名单
出席:
许克振 刘彦其 李旺盛 杨荣才 刘道明 陈鸿驰
陈 瑜(女) 鲁安才 马跃进 刘宏新 苏惠林 杜文清
李光洪 李涵德 吴金池 余华英(女) 张忠良 张远森
陈 剑(女) 周明生 周和平 胡四保 柯美耀 钟劲松
袁亚俊 龚信升 梁世友 程功全 熊正团
缺席:
吴著富 王惠安 邓明辉 阚海清 魏送来(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