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人民政府网站 | 咸宁市人大信息网 | 咸宁新闻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咸宁市人大信息网欢迎您!
站内搜索:
机构设置
友情链接
首页 >> 人大公报 >> 第二届人大常委会公报 >> 正文
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公报
http://xnrd.xianning.gov.cn  上传时间: 12-07-10
 

  2006年9月  第5号(总号:056)

  目   录

  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议程 ……………………………2

  关于咸宁市200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周  力3

  咸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2005年市本级财政决算的决议 …………15

  关于咸宁市2005年市本级财政决算和2006年上半年预算

  执行情况的报告…………………………………………………………………边一山16

  咸宁市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2005年市本级财政

  决算的审查报告…………………………………………………………………苏惠林28

  关于对2005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 ………31

  关于咸宁市2005年度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

  审计工作报告……………………………………………………………………冯  春32

  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接受张胜昆同志辞去咸宁市

  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职务请求的决定 …………………………………………42

  张胜昆同志辞呈 ……………………………………………………………………………43

  咸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名单 ………………………………………………44

  李旺盛同志在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的讲话 ………45

  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出席、缺席人员名单 …………50

  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十四次会议议程

  2006年8月30日—31日

  一、传达学习全省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会议精神

  二、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咸宁市200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三、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咸宁市2005年市本级财政决算和2006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四、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2005年度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五、审议人事任免议案

  六、其他

  关于咸宁市200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06年8月30日在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周  力

  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报告2006年上半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健康协调态势,呈现出工业提速发展、农村经济开局良好、投资增长加速、消费市场繁荣、对外贸易恢复性增长势头强劲、利用外资成绩显著、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地方财力增强、金融运行平稳、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经测算,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达90.58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8.90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2.30亿元,增长18.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9.38亿元,增长11.8%。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较好,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1、工业提速发展。1-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当年价)85.81亿元,同比增长39.1%,完成增加值(当年价)27.84亿元,增长35.2%,占年度计划54亿元的51.6%,增幅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工业增加值增幅连续五个月 维持在35% 以上的水平(前2个月、前3个 月、前4个月、前5个月分别为36.8%、39.4%、38.9%、37.3%),呈现快速发展的好形势。工业产销衔接良好,1-6月工业产销率95.34%,同比提高0.2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1-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9.69亿元,实现税金2.79亿元,增长70.04%;完成利润3.64亿元,增长79.7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0.43%,提高20.35个百分点。工业速度、效益双赢的发展态势为全市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64.3%,拉动经济增长提高8.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节能降耗工作得到落实,一批先进的节能降耗新技术得到应用,循环经济试点工作进展顺利,赤壁晨鸣纸业造纸污泥农用资源已列入全省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2、农村经济开局良好。今年以来,全市农村经济实现了开门红。一是粮食生产态势良好,夏粮实现“三增”。全市夏粮播种面积27.44万亩,扩大21.2%;亩产134.8公斤,提高9.2%;产量36990吨,增长32%。早稻计划栽插54万亩,已完成53.99万亩,同比扩大1万亩;中稻计划面积96万亩,春玉米实播22.34万亩,完成播种计划。 二是特色经济作物发展较快。苎麻已建成良种母本园690亩,新扩大良种麻园5000余亩,今春新发展苎麻8100亩,头麻产量109.6万吨,同比增长11%;春茶产销两旺。今年春茶产量达3760吨,同比增长2%,其中名优茶产量2980吨,同比增长3.8%。水果面积8.62万亩,预计产量15834吨,同比增长5%。蔬菜播种面积65万亩,总产量110万吨,同比增长1%;油菜收获面积77.32万亩,同比增加3.38%;预计单产92.85公斤,同比增长7.7%;总产可达71794吨,同比增长11%。三是水产生产购销两旺。全市共完成放养面积68.05万亩,投放鱼种43860万尾,均完成计划的100%。四是畜牧生产喜忧参半。喜的是高致病性禽流感和重大动物疫病得到了有效防控;忧的是因禽流感疫情防控以及生猪价格波动,影响了猪禽发展速度。元—6月份生猪出栏75万头,同比增长0.04%;猪肉产量7万吨,同比下降0.01%。五是备汛工作有条不紊。全市列入国债项目除险加固的大中型水库8处,其中云溪、三湖连江、双石、雨山等4处已通过省验收,四门楼、百丈潭、香山、石门塘等4处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做验收准备;小水库整险20座,除通山望江岭水库外均已完工。全市新建、改造塘堰1203口,新建水池455口,新增蓄水能力578.5万立方米。清淤灌区渠道142条、537公里,硬化渠道31条、18公里。目前库塘蓄水情况较好,全市库塘总蓄水量达10.58亿立方米,同比多蓄1.66亿立方米,同时,沿江沿湖地区加强了排灌泵站的检修,防汛物资储备充足,长江堤防通讯和道路畅通。六是林业建设顺利推进。去冬今春完成造林32.61万亩,超省计划的2%。

  3、投资快速增长。1-6月份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39.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40.5%,比上年同期增长43.5%,增幅比上年同期(-2.5%)高46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39.3%)高4.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实际完成投资28.55亿元,同比增长51.3%;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368万元,下降3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1.97亿元,增长21.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6.14亿元,增长93.6%。全市施工项目295个,同比增长14.3%。重点项目进展顺利。1-6月份,30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3%,总体进展顺利。其中:工业方面,15个重点项目1-6月份完成投资2.9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2 %。其中湖北华彬食品饮料生产线已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主体厂房处于收尾阶段,8月份可正式投产。开发区鸿发通讯器材生产线项目已部分投产。咸安区奕东电子有限公司电子元器件项目、嘉鱼县塑木新材料生产线、通城县玉立公司三号砂带生产线已完成厂房土建,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赤壁市晨鸣技改、咸宁洁丽雅家纺公司万吨家纺基地、人福科技咸宁公司6亿只乳胶制品项目、崇阳县坤展化纤生产线正在进行主体土建施工。通山县石材工业园正在进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厂房开始施工。华新赤壁水泥项目、咸安区精华公司技改项目、通城县平安公司云母带开发项目已于一季度顺利开工建设。湖北天化麻业3万锭精梳高支苎麻纱项目、湖北恒丰纸业公司生产线基本完成前期准备工作,于近期正式开工建设。能源方面,通山县九宫山风电项目西班牙政府贷款已于3月份落实,设备于6月份到货,今年可完成安装工程,年内争取并网发电。农林水利方面,崇阳县青山水库整险加固工程已完成投资400万元。嘉鱼县余码头泵站更新改造项目已通过省发改委上报国家发改委,目前完成投资400万元。交通通信方面,张双一级公路正在进行路基和桥梁加宽工程施工,已累计完成投资6500万元,其中今年1-6月完成2389 万元。107国道咸宁段改造、106国道崇阳县段路面改造工程已开工。全市今年计划实施的846公里通村油路工程已完成投资20371万元。通山至大畈核电专用公路已开工建设,1-6月完成投资148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方面,咸宁市淦河污染综合治理(污水处理工程)今年已完成投资2200万元,正在建设提升泵站及咸安区截污管渠。赤壁污水处理工程1-6月完成投资 1400万元,已完成截污干管工程,正在抓紧污水处理厂区工程施工。通城县垃圾处理厂已完成土地征用工作,完成投资325万元。社会发展方面,咸宁学院中心校区主体工程全面完工,今年已完成投资8500万元。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主校区实验楼、教学楼及图书馆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累计完成投资4400万元。赤壁医疗中心已累计完成投资800万元,年内可建成投入使用。咸宁中心医院扩建工程正在进行施工图纸设计。

  4、消费市场繁荣,旅游业快速发展。今年以来,全市消费品市场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城乡市场繁荣。1—6月,全市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38.49亿元,同比增长14.7%,增幅在全省市州中排名靠前。其中城市消费增长15.2%,农村消费增长13.9%。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14.4%,餐饮业增长17.3%。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1—6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3,同比上涨2.3%。其中城市价格涨幅高于农村,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7%,农村上涨1.9%。旅游业快速发展,上半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69.2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7%,实现旅游总收入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各景区(点)实现门票收入987.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

  5、地方财力增强。1—6月,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1.03亿元,同比增长25.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35亿元,增长20.9%;一般预算收入中,企业所得税累计完成2001万元,增幅最高,达52.9%。上半年我市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随着财源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税收增长较快,主体税收完成较好,国税增长了28.7%,地税增长了30.8%。特别是房地产税收完成较好,其中土地增值税已完成全年计划。1-6月财政支出达11.55亿元,增长22.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支出8.69亿元,增长18.2%。

  6、金融运行平稳。今年以来,我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稳步增长,截至6月底已达180.42亿元,比年初增加23.83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4.66亿元,比年初增加15.66亿元。各项贷款投放力度进一步增强,1-6月已达87.45亿元,比年初增加12.6亿元,增长17%,其中短期贷款比年初增加6.93亿元,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4.34亿元。

  7、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上半年,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50.56元,同比增长8.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438元,同比增加217元,增长17.7%。其中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人均790元,同比增加90元,增长12.9%;工资性收入人均566元,同比增加92元,增长19.4%。

  8、对外贸易增势强劲。1—6月份,全市完成外贸出口2845万美元,同比增长36.3%,增幅位居全省第4,完成省政府下达责任目标的52%。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上半年我市外贸出口的主要特点:一是全市大部分县市区出口增长迅速。通山、咸安、赤壁、通城出口同比分别增长4.7倍、68.8%、59.5%、93.6%、26.2%;开发区亦完成出口3.7万美元;仅有嘉鱼、崇阳两县出口下降(-12.8%—27.2%)。二是主要商品出口大幅上升。机电产品、麻棉纱、皮革手套、医用敷料和服装出口同比分别增长70%、41.6%、13.9%、40.4%和3.53%。三是主要企业出口大幅增长。目前全市过百万美元的出口重点监测企业已达16家,其中湖北三环汽车方向机、大升印染、咸宁天丰贸易、咸宁昌荣体育用品、通山进出口公司等5家企业出口同比增长分别达到3.2倍、2倍、9.1倍、1.9倍和4.7倍。预计全年实际外贸出口5500万美元,可望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责任目标,改变我市连续两年未完成省目标任务的局面。

  9、招商引资步伐加快,利用外资成绩显著。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完成招商引资项目371个,合同引进资金46.6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0.24亿元。加上244个续建项目,1—6月共到位资金25.65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58.6%,同比增长25%。一是整体态势良好,招商引资速度明显加快,特别是香港湖北周招商成绩显著。二是续建项目资金到位情况良好,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其中红牛饮料新增到位资金1.356亿元。三是入园项目继续稳定增长,全市12个重点工业园区新增入园项目43个,同比增长34.4%,上半年完成产值24亿元,实现税收1.13亿元,园区经济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凸现。四是引资项目落实情况较好,新签合同项目开工率高达90%,上半年全市新签合同项目385个,已开工建设347个。

  1—6月全市外商实际直接投资1856万美元,同比增长2.9倍,已全面完成全年实际利用外资的目标任务(1095万美元),外资来源主要来自于香港、台湾、法国、泰国、加拿大、印尼、马达加斯加等。外资额占全年目标任务(2000万美元)的92.8%。

  10、各项改革不断深入。一是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力度加大,全市69个乡(镇、办)全面实行了党政主职“一肩挑”和领导干部交叉任职;现定编领导职数614个,实配备608人,比改革前减少651人,精减了51.7%。二是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一批重点骨干企业,通过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成了公司化改造,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健全,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国有、集体小型企业向民营经济转变,成为民营经济的生力军;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企业经济活力显著增强。三是其他改革力度加大。投资和财政体制改革方面,进一步完善了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规范了政府投资管理,改进了对全社会的投资引导,积极争取财政转移支付,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政府机构改革方面,大力推进政府职能加速向公共管理和服务型转变,与此同时,社会保障、流通、文化、教育、卫生体制改革和国土资源管理,对外开放体制改革有了新进展。四是开发区健康发展。今年在认真做好现有开发区审核的同时重点抓了崇阳、通山开发区的申报工作。

  11、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按照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今年以来,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医疗方面为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认真搞好赤壁市、嘉鱼县、崇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在保证参合农民医疗费用补助落实的同时,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重点对城镇“低保”对象、五保户、农村特困户、特困优抚对象中患重大疾病的人员实施医疗救助。一是建立惠民病房(病床),在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开设惠民病房(病床);二是建立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制度;三是加大对血吸虫病、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四免一关杯”政策。教育方面继续落实农村义务教育资助政策,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对象扩大到10.04万人的工作全面铺开;逐步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普九”成果得到巩固,普通高中教育有了较大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发展加快。与此同时,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科技等社会事业也取得了明显进步。

  尽管今年以来,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初步实现了开门红,但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农资价格上涨过快;农业增收的渠道不宽;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突出。二是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上半年全市新开工项目个数比上年同期下降14.7%,部分县市区缺乏重大项目支撑。三是油价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增加了企业的生产和运输成本;信贷偏紧,导致企业融资困难;企业综合效益指数有待提高。四是我市投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下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建议措施

  1、农业方面:一是要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继续搞好农业生产,确保农业增加值增长5%;二是进一步加强田间管理,为农业增产打好坚实基础,努力做好粮食和农副产品的流通工作,真正使农业既增产又增收。三是加强监管,维护农资市场秩序,严厉查处哄抬农资价格、以次充好、以劣充优、以假乱真等不法行为,保护农民权益。四是落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扶贫贴息贷款、小额信用贷款要向农业倾斜,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推动农村种养大户和农业庄园经济的发展,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五是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使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力争劳动力转移达到8万人。六是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利用好国债和其他资金,增强农业抗灾能力和农业发展后劲。

  2、投资方面:今年要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目标98亿元(工作目标100亿元),力争“十一五”开局之年投资增长速度高于“十一五”平均水平,下半年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工作举措,加强调度协调,确保完成全年投资工作目标。一是要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重点项目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要加强在建重点项目的协调,继续坚持实行投资调度会议制度和市级领导干部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各县市区也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重点项目的协调和组织领导。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积极为重点建设项目单位排忧解难。对重点建设项目的施工用电、建设用地、资金调拨等,只要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都要积极支持,特事特办。二是要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进程,尽快开工建设一批重点项目。要特别注重组织实施一批对增强发展后劲具有重要保障作用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加工项目,实施一批带动性强、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以投资结构的调整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三是要加强重大项目的储备,努力保持投资增长后劲。我市“十一五”规划已经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从“十一五”重大项目规划情况来看,项目数量不少,质量还有待提高,工业项目偏少、近期能够实施的重大项目不多。我们要继续深入细致地做好规划落实工作,把重点行业、产业、领域的发展规划细化到具体项目上,确保形成“按期建成一批、加快推进一批、提前开工一批、超前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二是要大力推进投资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变过去依赖资源消耗带动的投资增长方式。三是要以开发区为载体,抓好项目建设。今年,省政府协商国家开发银行拿出52.2亿元政策性贷款,专项用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机遇,积极争取、尽快到位、管好用好。同时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开发区的基础设施投入,为招商引资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项目向开发区集中。四是要加强对全社会投资的引导和调控。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加强投资政策与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土地政策、价格政策、行业规划等方方面面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引导,要强化投资规划与年度计划的衔接,强化投资计划与土地利用计划的协调。进一步加强房地产投资的引导和管理,促进房地产业健康稳步发展。要加强投资统计工作,建立和完善投资统计信息系统,及时向全社会发布投资信息,逐步建立投资信息的共享机制。

  3、工业方面:工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要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是要壮大市区工业,加快市区经济一体化建设,营造大办工业、办大工业的浓厚氛围。2006年下半年重点加快市直红牛饮料的投产达效,力争恒丰纸业、沃尔克、人福科技和咸宁洁丽雅等项目年内投产。二是要突破性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坚持县域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加快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步伐,贯彻落实各项支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突破性发展民营经济。积极采取扩权强县的措施,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在扩权让利,减少审批事项以及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从财政、金融、能源、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等方面支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三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提高工业项目的集聚水平。四是要大力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重点扶持一批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做大做强。五是要进一步开拓多元化融资渠道,努力增加工业投入,特别是要加大上市公司的培育和扶持力度,提高我市优势企业的融资能力,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六是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由于石油、煤、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利润分配进入调整阶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是企业规避风险的有效办法。目前全市工业企业亏损额上升,亏损面扩大需要着重研究解决。七是要在发展经济、提高效益的同时,特别注重抓好节能降耗,力争完成全年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的目标。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发展环保节能型企业,在投资上重点扶持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行业和项目及与之配套的公共设施建设。

  4、招商引资方面:近几年来,全市上下狠抓环境建设,努力营造对外开放的良好发展环境,国际国内的一些知名企业开始落户咸宁,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下阶段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着力从抓招商引资效果上下功夫。一是要下大力气跟踪上半年在香港招商会的签约项目,严格项目责任制;二是要把项目库的建设当作招商引资一项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突出抓好一批优质项目的前期工作和项目储备;三是要改进招商引资的方式方法,提高招商质量,降低招商引资成本,从参加各种形式的招引活动,到组织专门的招商队伍,驻点招商,采取“盯人”政策,做到诚信引商、真情留商,以商招商。要扩大招商引资的范围,既要引进大企业、大项目、新技术,也要结合地方特点和产业政策,引进中小企业、传统项目和劳动密集型项目;既要上新项目,也要引进资金技术对现有企业进行改组、改造和升级。四是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对经济发展环境的培育和整治力度,坚决制止和查处“三乱”行为,建设诚信咸宁。五是要研究更加切合实际,更具激励机制的检查考核制度,在分任务、压担子的基础上,明确领导和部门的招商引资责任,对招商引资有功单位和个人的表彰和奖励要到位,建立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的长效机制。

  5、消费方面:要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建设,提高有形市场现代化水平,改进市场监管,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继续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重点抓好畜禽地下屠宰、酒类经营、餐饮业卫生、制售假冒伪劣药品等方面的整治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当前应在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基础上,在促进消费方面,重点抓好制约消费的各类规费的清理,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同时,要积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消费。要按照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要求,建立现代农村流通市场,加大商业网点建设的投入。目前农村消费相对疲软,很大程度上源于商业网点和消费观念等方面的问题,要引导农民逐步转变消费观念。要大力实施“旅游带动”战略,推进旅游业发展,要按照“政府主导、旅游主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成功模式大力发展旅游业,针对我市旅游产业资源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广阔,发展现状滞后的实际,制定相应的产业优惠政策,包括财政扶持政策、用地政策、税费支持政策、政府奖励政策。交通、城镇、规划等相关部门在规划编制、项目安排与实施等环节中要有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具体措施;要规范政府行为,切实维护旅游企业和游客利益,创造宽松和谐的旅游业发展环境。

  咸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批准2005年市本级财政决算的决议

  (2006年8月30日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听取了市财政局局长边一山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咸宁市2005年市本级财政决算的报告》,经过审议并根据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报告,决定:批准市人民政府提交的2005年市本级财政决算,同意市财政局局长边一山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咸宁市2005年市本级财政决算的报告》。

  关于咸宁市2005年市本级财政决算和

  2006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2006年8月30日在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边一山

  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现在向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报告咸宁市2005年市本级财政决算和2006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05年咸宁市本级财政决算情况

  2005年,市财政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工作,依托经济增长优势,把握税源发展规律,克服政策性减收因素,坚持以税聚财,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促进支出结构合理优化,确保全市财政经济良性发展和决算收支平衡。

  (一)一般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1、收入情况

  2005年市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077万元,为年预算11331万元的106.6%,比上年10407万元增长16%,主要项目完成情况是:

  税收收入:增值税完成1696万元,为预算125.6%,比上年增长37.7%,主要是酒类、电力、纺织品、商业行业超收;营业税完成1417万元,为预算108.8%,比上年增长9.6%,主要是金融保险、住宿餐饮、房地产业超收。房产税完成570万元,为预算109.4%,超收137万元,比上年增长31.6%,主要是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加大城市建设开发力度征用土地实现的收入增加。企业所得税完成474万元,为预算的97.7 %,掉收11万元,比上年增长24.7%;城建税完成1201万元,为预算99%,掉收12万元,比上年增长11%;土地使用税完成341万元,为预算97.4%,掉收9万元,比上年增长14.4%;印花税完成134万元,为预算99.3%,掉收1万元,比上年增长17.5%;税收掉收的主要原因是市直企业改制影响税源变化。

  非税收入: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完成77万元,为预算192.5%,超收37万元,比上年增长102.6%,主要按照省政府91号令征收的“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占用费”超收。行政性收费收入完成2964万元,为预算的105.9%,超收164万元,比上年增长5.7%;主要是交警行政性收费收入超收101万元、司法行政性收费收入超收112万元、法院行政性收费超收367万元、人事行政性收费超收193万元、林业行政性收费收入超收55万元,同时国土资源性收费收入和建设性收费收入掉收548万元。罚没收入完成2182万元,为预算80.8%,少收518万元,比上年下降18.3%,主要是交通罚没收入少收36万元、物价罚没收入少收13万元、公安罚没收入少收154万元、检察院罚没收入少收80万元、烟草罚没收入少收22万元、地税部门罚没收入少收105万元。公安罚没收入减收的主要原因是京珠高速公路通车影响执法发生地的转移。

  按全口径收入统计,2005年市直财政收入45718万元,为预算的134%,超收11599万元,比上年增长42.3%。其中:上划中央收入12979万元,上划省级收入1794万元,一般预算收入12077万元,基金收入18868万元;分别为预算的112.6%、115.1%、106.6%、194.5%。

  2、支出情况

  2005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0408万元,为经批准调整预算33460万元的91.1%,未完成预算的原因主要是农、林、水和社保部门省级专款下达比较晚,有3052万元结转到2006年支出。2005年支出比上年25843万元增长17.66%。主要支出项目:

  农业支出976万元,为预算的75.6%;教育事业费2115万元,为预算100%;卫生支出1864万元,为预算100%;科技支出201万元,为预算100%;行政及公检法支出14332万元,为预算100%;政策性补贴支出88万元,为预算80%;未完成预算的项目主要是专款结转下年支出。

  3、平衡情况

  资金来源共计33460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2077万元,税收返还6761万元,调整和完善分税制的财政体制补助163万元,原体制补助1188万元,转移支付补助6738万元,专项补助2995万元,结算补助194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441万元(其中大多数为年底省拨专款跨年度未兑付),调入资金157万元。

  资金运用共计30408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30408万元。

  当年收支相抵结余3052万元,主要为应拨未拨专项资金。

  (二)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2005年基金收入18868万元,为预算194.5%,比上年增长95.2%,主要是工业部门散装水泥基金和墙体基金分别超收61万元、6万元,社保基金超收入819万元,农业部门育林基金311万元,土地出让金7980万元。基金支出18388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5.8%,主要是预算单位部门预算结余资金结转下年。

  基金资金来源共计19197万元,其中:基金收入18868万元,上级补助收入329万元。资金运用共计18388万元。年终结余809万元。

  (三)主要工作

  1、强化收入征管,圆满完成全年收入任务

  2005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077万元,完成预算任务的106.6%,为促进市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市直财税部门依法加强收入征管,完善增收节支举措,保证了收入进度,提高了收入质量。

  一是狠抓任务落实,保证了收入均衡入库。2005年市直财税部门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目标责任体系,坚持考核“时间过半,完成收入任务过半”。下半年组织督收,完善旬、月报制度,及时掌握收入入库情况,保证了各项收入均衡入库和圆满完成。

  二是加强税源监控,确保了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全面实施“金税工程”,对主体税收实行网络监控,健全税源动态监管机制,重点跟踪主体税种和纳税大户生产经营和税纳申报。同时,构筑宽领域、多层次的协税、护税网络,管住、管好小税源,确保了主体收入稳定增长,住宿、餐饮业税收保持大幅度上升趋势。

  三是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将一部分行政性收费、土地出让金收入和国有资产经营收入,按财政部有关文件规定纳入了预算管理。

  2、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点需要

  一是确保工资兑现,维护社会稳定。在预算中优先安排人员工资,预算执行中优先拨付。二是筹措资金重点保证养老保险的提标、缺口补助和支持城市低保提标。三是依法保障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重点加大对图书馆、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和优秀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积极支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

  3、稳步推进财政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

  一是部门预算改革稳步推进。市直预算单位190个,其中:行政单位96个、事业单位94个,实行了比较规范的部门预算,部门预算编制率为100%。

  二是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全面铺开。市直预算单位在部门预算编制的前提下,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资金达20206万元,其中预算内资金13564万元、预算外资金6642万元。

  三是政府采购改革效果显著。在做好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的基础上,切实抓好政府采购预算的执行,不断拓宽政府采购范围,规范政府采购行为。2005年,市直累计采购231次,采购预算金额3838万元,采购合同金额3565万元,节约资金273万元,资金节约率7.1%。

  四是收支两条线管理有新的进展。2005年我们将全部预算外资金收支纳入部门预算编制的范围,解决长期以来预算内外两本帐、两张皮的问题,使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4、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大财政“蛋糕”

  2005年,财政部门向上争取生产调度资金1000多万元,各类借款2000多万元,用于市直企业改造、改制和债务重组;同时,筹措各类资金8200多万元,支持长江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和华彬食品、洁丽雅纺织、沃尔克医疗器械、恒丰纸业等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增强了市直工业发展后劲。

  二、2006年上半年全市及市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年初人代会审查通过的收支预算,坚持“统筹兼顾、量入为出、确保重点”的原则,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科学发展”的要求,不断深化财政四项改革,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合理安排财政资金,财政收支总体运行情况良好。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等均实现任务“过半”,财政支出水平的所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得到加强。

  (一)财政收支执行情况

  1、全市财政收支执行情况

  元至6月,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10251万元,占年任务的54.4%,同比增长25.5%。

  元至6月,全市财政支出完成115453万元,占年任务的47.5%,同比增长22.1%,增加支出20898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完成86926万元,占年任务的46.4%,同比增长18.2%,增支13364万元。

  2、市直财政收支执行情况

  元至6月,市直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2209万元,占年任务的54.3%,同比增长20.3%。

  分收入级次: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943万元,占年任务的51.6%,同比增长22.5%;基金收入完成6612万元,占年任务的59.7%,同比增长30.4%;上划中央收入完成7433万元,占年任务的51.8%,同比增长10.4%;上划省级收入完成1221万元,占年任务的59.5%,同比增长22.6%。

  分征收部门:三个征收部门一般预算收入完成情况是:国税系统完成1425万元,占年任务的57.2%,同比增长23.1%;地税系统完成3484万元,占年任务的78.3%,同比增长74.4%;财政系统完成2034万元,占年任务的31.3%,同比下降19.0%。

  分收入项目:一般预算收入中的增值税17%部分完成862万元,为年任务的44.3%,下降6.0%。营业税70%部分完成954万元,为年任务的59.8%,增长16.9%。企业所得税25%部分完成587万元,为年任务的95.8%,增长126.6%。个人所得税25%部分完成89万元,为年任务的78.8%,下降8.2%。城建税完成678万元,为年任务的60.2%,增长13.8%。房产税完成138万元,为年任务的26.5%,下降14.3%。契税完成1144万元,为年任务的408.6%,增长908.5%。行政性收费收入完成1187万元,为年任务的35.6%,下降17.3%。罚没收入完成973万元,为年任务的38.9%,下降7.5%。

  元至6月,市直财政支出完成25445万元,占年任务的55.5%,同比增长76.0%,增加支出10989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5998万元,占年任务的59.3%,同比增长54.1%,增支5619万元。

  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

  1、支农和农林水事业费702万元,为预算的54%,增长50.64%。

  2、城市维护费716万元,为预算的59.7%,下降31.7%。主要是上年城建支出中含有支付往年工程欠款210万元,2005年度市政工程资金300万元,购买垃圾车、消防栓53万元;

  3、文教科学事业费1394万元,为预算的43.6%,增长8.29%。其中教育支出1067万元,为预算的45.8%,增长44.8%。文体广播事业费327万元,为预算的40.9%,增长29.8%;

  4、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247万元,为预算的82.3%,增长80.3%;

  5、社会保障补助支出172万元,为预算的34.4%,下降3.4%。该项支出不是常数,是根据职工下岗人数和再就业人数动态情况而拨付的支出;

  6、行政管理费4502万元,为预算的45.9%,增长24.3%;

  7、公检法司支出1284万元,为预算的46.6%,增长67.0%;

  8、医疗卫生支出734万元,为预算的36.7%,增长10.9%。

  农林水支出、文教支出、公检法司支出进度和增长异常的原因主要是支出中含有跨年度的专款支出。其次是项目预算尚未下达,但发生了实际支出。

  (二)收支执行的主要特点及影响因素

  1、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带动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元至6月份,我市国民经济延续上年增长势头,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2 %。上半年全市财政收入实现了同步增长。元至6月份收入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一是收入进度正常。全市地域财政收入(全口径)完成年任务的54.4%,一般预算收入完成年任务的52.2%。市直征收部门在克服一、二月收入淡季的不利形势下,也实现了时间过半、财政收入任务过半;二是增幅较大。元至6月份,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0.9%,比2005年上半年增幅高出14个百分点。其中市直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2.5%,超过全市平均增幅;三是部门入库均衡。元至6月份,国税、地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完成年任务的55.3%、55.5%和50.0%,同比分别增长31.7%、36.0%和9.7%。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实施的“兴农稳市、工业强市、旅游活市、科教兴市、生态立市”五大战略的实施,得益于投资环境的改善和优化、以及发展县域经济、鼓励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等发展措施,为财政收入提供了稳定来源。

  2、主体税种全面增收,稳固了财政收入的基础。元至6月份,全市11个主要税种全面增长。其中,增值税同比增长26.5%;营业税同比增长18.5%;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52.9%;城建税同比增长37.4%;房产税同比增长21.3%;契税同比增长3倍。其中市直的契税征收额达到1144万元,占全市的55.5%。形成六大主体税种全面增收的主要因素:一是近两年的企业改革成果逐步显现,一批企业扭亏为盈,一批企业盈余增加。企业所得税逐渐摆脱去年低速徘徊状态,由去年同期增减无常、波动较大,到本期的稳定增长,6月份增长52.9%的良性增长;另一方面,财税部门不断加大对电力、金融、邮电、中介等高收入行业的税收监控力度,摸清企业经营、效益情况,据实征收;二是假日经济逐年升温,有效刺激了大众消费,交通运输、餐饮以及娱乐业税收相应增加,营业税收入增长稳定;三是农业两税(契税、耕地占用税)增幅较大。也是我市一般预算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元至6月份,全市农业两税完成2521万元,同比增长3倍,其中,契税入库2070万元,半年完成全年任务后还超收570万元。同比增收1415万元,其中市直全年契税任务为280万元,上半年完成1144万元,为年任务的四倍多。主要是市直工业园区等项目建设和城市投资开发公司的运作,推动土地有偿转让交易活跃,形成的契税收入同比大幅度增收。

  3、重点行业、企业税源稳定,确保了财政收入有量的增加和质的提高。今年以来,全市财税部门坚持跟踪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工程动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元至6月份,纺织、电力、化工、建材行业增值税增长较快,增幅均达到30%以上,共增收3674万元,占工业增值税增收额的78.6%。其中:电力税收受火电厂的推动,虽然基数抬高影响增幅,但增量和入库数居各行业之首;纺织行业主要产品中棉花和棉纱价格同比上涨,增值税增长29.1%;建材行业税收增长1.1倍,主要受水泥供应市场旺盛的影响,生产、销售两旺;化工产品尽管价格持续低迷,但受赤壁帅力化工等改制企业的推动,税收增长较快。地税部门重点监控的九大行业营业税入库“六增三减”,其中:金融、交通运输、建筑安装、电信、房地产和服务业入库分别较同期增长26.4%、5.4%、11.0%、22.2%、222.8%和12.2%。

  从重点企业来看,全市53户国税重点纳税企业中,33户企业税收同比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电力企业在煤价、油价持续上涨,导致发电成本增加的不利条件下,实现税收同比增长28.3%,华润电力有限公司,近两年来已成为我市税收首户,今年元至6月份,增值税已累计入库5511万元,同比增长36.7%,进入夏季后,随着发电量和供电量的增加及电价上涨,增值税增长更加明显。此外,赤壁晨鸣纸业、嘉鱼蛇屋山金矿、通城玉立砂带公司等一批绩优企业成为我市地方税收的亮点和支撑。市直新开工的项目,如红牛饮料、恒丰纸业、洁丽雅纺织等来市直落户的知名企业有望成为今年我市新的税收增长点。

  4、非税收入管理逐步规范,实现了均衡入库。元至6月,全市非税收入累计完成22454万元,同比增长10.7%,增收2175万元,占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增收额的28.9%,成为一般预算收入增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其中:行政性收费收入已累计入库9711万元,同比增长8.7%,增收775万元;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入库2827万元,同比增长70.7%,增收1171万元;罚没收入入库7629万元,同比增长4.7%,增收340万元。主要是实施财政四项改革,特别是“收支两条线”改革,非税收入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实现了均衡入库,改变了以往收入前松后紧的状况。

  5、财政支出合理安排,力保重点需要。元至6月份,全市累计完成财政支出115453万元,同比增长22.1%,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完成86926万元,同比增长18.2%。财政支出继续坚持“量入为出、轻重缓急”的原则,除确保工资发放、机关运转支出外,主要加强对农林水、教育、科学、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力度,确保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三)预算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收入进度不均衡。一是县市区间进度不均衡。一般预算收入中,收入进度较快的崇阳、通城分别完成年任务的55.1%、53.7%,进度较慢的咸安区勉强过半;二是行业间进度不均衡。国税监控的十大行业中,两税收入 “六增、四减”,即酒、纺织品、煤炭、电力、化工、建材行业同比收入增长,烟、机械、商业、有色金属行业同比收入下降;三是企业间进度不均衡。地税部门监控的67户重点纳税企业中,39户企业税收同比增长,28户企业同比税收下降。

  2、影响税收减收的政策因素、市场因素和体制划转因素逐步显现。一是卷烟行业。由于咸宁卷烟厂停产后,税收由武烟集团实行分税种定额划拨,在前两季度划款总额中加大了消费税的入库额度。尽管烟厂总体指标不变,但增值税却同比减少。其中市直增0值税下降6%。二是有色金属行业。元至6月份共入库增值税241万元,同比下降49.9%,减收240万元。减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崇阳钒业受国际市场影响,钒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去年底17万元/吨购进的钒,今年售价只有13—14万元/吨。三是纺织行业。银泉纺织公司已整体出售给外商,按目前税收政策和税率测算,2006年将减少地方税327万元;新宁化纤公司卖给浙江一公司,目前尚未生产,预计减少地方税收40万元。四是部分行业原材料价格上涨较快,加工企业效益下降,增值额和利润减少,直接影响增值税和所得税收入。

  3、非税收入比重过大。元至6月份,全市非税收入入库22454万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51.6%(市直非税收入入库2284万元,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为32.8%),全市所占比重居全省市、州前列。一是以前年度非税收入基数大,年初在确定2006年财政收入任务时,非税收入任务随财政收入任务增加也作了相应调高;二是部门预算改革后,收费收入纳入预算内管理,收入缴库加快;三是税源不足,尚未形成足够增量税收来消化财政收入对非税收入的依赖。

  4、财政支出刚性压力突出。元至6月,财政支出增长较快,同比增幅达到22.1%,但进度较低,只完成预算的47.5%,掉月均进度2.5个百分点,后期支出压力较大。一方面是市、县两级对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和税收返还依赖程度高。2006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预算为187372万元(不含专款),而全市一般收入预算为83223万元,只占预算支出的44%,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1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支出安排仍以保证工资、社会保障等基本支出为主,其他支出的分布点多、面广、钱少,有限的财力难以形成合力。

  (四)下半年工作措施

  1、继续落实收入目标。上半年总体收入形势较好,全口径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完成了过半任务,缓解了下半年入库压力。下半年,市直财税部门要乘势而上,抓住收入旺季,进一步将任务明确到征收单位、纳税人、税种,全力以赴抓收入,力争全面、超额完成年度财政收入任务。

  2、强化税收征管,力争应收尽收。按照“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思路,在抓好主体税种和重点纳税大户的同时,坚持“抓大、不放小”的收入征管原则,加强对零散税收和地方小税的征管。市直征管部门要推行并完善违法票据举报奖励办法和零散税收委托代征办法,建立起基础管理扎实、征管手段先进、征管查并举、寓执法于服务的新的税收征管模式;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将应收的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及时上缴国库。

  3、优化支出结构,确保支出重点。经过多次的工资调整,目前市、县两级工资性支出已占到全部财政支出较大比重,财政支出的刚性程度越来越强,财政支出的回旋余地较小。尤其是市直在7月份兑现440元生活补贴和人平300元公务员工资,人平30元增资等,加上住房公积金财政投入部分增加,半年的支出要增加4440万元。因此,下半年要压缩一般性支出和项目支出,在落实农业、科技、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法定支出和政策性支出的基础上,严格控制“人、车、会、话、招待”等支出,制止铺张浪费行为。加强预算延伸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4、深化财政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下半年,要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四项改革,要重点推进市直预算单位政府收支科目改革和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步伐,实行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增强预算透明度,一是部门预算编制总体公开。二是市级第一批共计52项具体收支项目于2006年7月份在网上向社会公开,今后除军事等保密的项目外,全部向社会公开,促进我市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确保完成年度预算任务,为全市和市区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咸宁市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

  关于2005年市本级财政决算的审查报告

  ––––2006年8月30日在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

  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   苏惠林

  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本次会议听取了市财政局局长边一山受市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2005年咸宁市本级财政决算的报告》和市审计局局长冯春受市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2005年市本级预算执行及其它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会前,市人大财经委结合审计工作报告,对2005年市本级财政决算报告进行了初审,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市政府报告的2005年市本级财政决算(草案),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12077万元,为预算的106.6%;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30408万元,为调整后预算的95.8%。资金来源共计33460万元,资金运用共计30408万元,收支相抵结余3052万元,主要是专项经费结转下年支出。

  我们认为,2005年市政府及其财税部门,认真落实党和国家确定的各项方针政策, 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税收征管,加大非税收入征缴力度,市本级财政收入有所增长;加强支出管理和资金调度,保证了重点支出和社会稳定的需要;财政四项改革不断深化,加大了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财经秩序进一步好转,圆满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年度预算。同时,我们认为,2005年预算执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预算编制包括部门预算的编制启动较晚,部门预算项目支出没有依法报人代会审批;在预算执行中,预算、国库、收付中心、政府采购等机构衔接、配合不够,审批手续过于复杂,资金拨付缓慢;一些预算部门、单位存在瞒报部门收入、挤占挪用专项资金、随意调剂预算科目等现象,对部门预算执行的监管力度还不大;历史欠账较多,已到偿债高峰,财政风险较大等等。这些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解决。

  根据《审计法》规定和人大工作安排,市审计局对2005年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认真审计,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值得充分肯定。建议市政府组织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切实进行整改,依法追究责任,在2006年底以前将整改情况和处理结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我们建议本次常委会议批准2005年市本级财政决算和《关于2005年咸宁市本级财政决算的报告》。

  为进一步严格预算管理,做好财政工作,财经委建议:

  一、继续深化财政改革,提高预算编制质量。一是预算编制要提前,下一年度的部门预算草案在上一年第三季度就要着手编制,并确保在人代会前一个月提交人大财经委审查;二是预算安排要合理,要在深入调查和科学测算的基础上,合理确定部门的收入和支出,兼顾公平和效益;三是预算审批要规范,项目预算是部门预算及本级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提请人代会审查批准;四是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制度改革要互相衔接、配套推进,尽量减少预算执行中的审批环节,最大限度地方便预算部门和单位。

  二、积极组织财政收入,提高财政保障能力。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财税部门要切实加大税收和非税收入的征管和缴库力度,特别是对易发生税收流失的房地产、建筑安装、餐饮等行业和环节,要定期进行税源普查,不断创新征管手段,严厉打击偷逃税行为,确保完成全年预算收入任务。

  三、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市直各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执行部门预算,统筹安排使用上级和本级、预算内和预算外的财力。财政部门要加强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做到执行预算讲政策,调整预算讲程序,支出安排讲顺序,确保工资发放、机关运转、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要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对财政支出的跟踪检查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考核,特别是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考核。

  四、加强预算监督工作,提高预算管理水平。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严肃查处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要切实增强领导干部的财务管理意识,建议市政府加强对领导干部和相关人员认真执行《预算法》、《审计法》的学习培训,把财政财务管理作为依法行政、预防腐败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努力提高各预算单位的法律意识。要采取措施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对政府担保的贷款和历史欠帐认真进行清理,查清原因,该回收的回收,并制定还款计划,逐年消化债务包袱。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关于对2005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

  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

  市人民政府:

  咸宁市第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审计局局长冯春受市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咸宁市2005年度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会议认为,市审计局认真履行职责,对2005年度市本级财政及有关单位的审计工作,认真负责、严谨细致,做了大量的工作,报告反映的问题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提出的加强市直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管理的意见切实可行。会议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是对本次审计工作报告反映出的六个方面26个问题,市政府要督促被审部门或单位认真整改,对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要责成有关部门依法进行处理,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并在2006年底以前将整改情况和处理结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是政府有关部门要在深入调查和科学测算的基础上,合理确定部门的收入和支出规模,对非税收入、支出要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三是要切实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严肃查处违反财经纪律的人和事。

  四是要强化对各类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充分利用审计成果,督促各单位建章立制,用制度管人、管钱、管事。

  咸宁市人大常委会

  2006年8月31日

  关于咸宁市2005年度市本级财政

  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2006年8月30日在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

  市审计局局长   冯  春

  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现在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2005年度咸宁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请予审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湖北省预算执行情况监督暂行办法》的规定,市审计局对2005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进行了审计。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今年的预算执行审计继续贯彻“二十字”的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依法行政、市直财政改革、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开展工作。注意分析预算执行的总体情况,揭露财政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影响改革和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审计调查了市财政局具体组织市直预算执行情况,市地税局税收征管情况,市直住房公积金管理情况,政府投资工程决算情况,市中医院,市中心血站财务收支情况等。

  一、2005年度市直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中存在主要问题

  从审计情况看,2005年市直财税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财税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部署和热点、难点问题,深化财政改革,狠抓增收节支,加强财税管理和监督,圆满完成了2005年度的预算任务。总体上看,2005年度市直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情况是好的。但财政财务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市本级预算执行和税收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门预算标准偏低,预算执行超标普遍,分配不公现象依然存在。

  (1)审计抽查市直九个主要有预算外资金单位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其结果是:九个单位年初财政安排预算外资金支出8548.8万元,实际执行11335.6万元,超年初预算安排的预算外支出2786.8万元(在该九个单位中超支最少的也达到了37万元;最多的达到了983万元),超支额占年初预算外支出33%。

  (2)审计分别抽查了4种不同公用经费标准(12690元、10000元、8680元、4490元)的十四家单位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其结果是:十四个部门预算共安排5197.4万元,实际预算执行6514.1万元,超预算1316.7万元,超预算达25%。同时也存在分配不公现象。十四个单位人均预算实际支出为4.6万元。其中:人均6万元以上的有1家,人均在5万元-6万元之间的有5家,人均在4万元-5万元之间的有6家,人均在4万元以下的有2家,人均预算实际支出最低比最高的少4.2万元,财政资金分配不公现象依然存在。

  2、国有企业产权转让、财产处置收入未纳入财政管理。

  国有企业产权转让、处置收入是国有资产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按规定应及时、足额解缴入库,纳入预算管理。据审计了解,市直国有企业产权转让、处置的收入一直以来既未纳入预算内管理又未实行预算外专户管理,而是分散在几个相关主管部门或政府批准的公司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既违背了国家有关政策和财政法规又不利于眼前的国库集中收付工作的深入开展。

  3、财政局将部分单位收取的“赞助费”放入其往来户中支付助长了不良之风。

  据审计,2005年市直14个部门单位利用市财政国库往来账户收取市直有关单位和县市资金63.3万元,已通过财政拨付使用35.8万元。其不良影响有:一是影响部分机关执法的独立性及党政部门形象。二是名为收取“赞助费”,其实质是“乱收费”并将不合法的收入挤进了“国库集中收付”和“收支两条线”,削弱了预算编制的严肃性和预算执行的约束力,背离了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的初衷。三是单位支付赞助款扩大了单位的开支范围,助长了不良风气。建议市财政部门加强管理,把好资金来源关,堵住不合法、不合规资金收支的渠道。

  4、应作而未作财政收入50万元。

  2005年,市财政综合科将土地资金专户中收取的土地出让金50万元不解缴入库,而是暂借给了市土地整理中心。

  5、挤占土地出让金业务费26万元。

  2005年,市财政局综合科从应付市土管局土地出让金业务费中开支自用经费26万元。

  6、市地税局将地方教育发展费收入118.6万元以“其他收入”缴入市金库。该问题违反了鄂政办〔1998〕41号文《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地方教育发展费征收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即:地方教育发展费由各级地方税务机关征收,纳入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必须全部用于教育事业。

  7、截止2005年12月31日止,市地税温泉分局税收过渡户帐户滞留税款93.7万元。

  8、市地税征收局税收征管不到位,应收未收各项税费773万元。

  据审计抽查,湖北飞宁方向机有限公司累计欠缴税费434.2万元(其中税收266万元,规费168.2万元);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累计欠缴税费66.3万元(其中税收53.9万元,规费12.4万元);银泉纺织公司累计欠缴272.6万元(其中税收60.3万元,规费212.3万元)。

  9、2005年市地税局按合同取得变卖旧房收入598万元,其中将预收款250万元转入暂存中,应作而未作收入。造成少缴各项税费32.9万元。另外,市地税局还存在应缴未缴个人所得税11.7万元的问题。

  (二)市直住房公积金审计调查情况

  咸宁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精神,按照省政府提出的住房公积金要“规范管理,强化归集,防范风险”的要求,做了大量工作:2005年市公积金中心共归集公积金337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13万元,增长48%,为职工改善住房条件提供了保障。

  这次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是:

  1、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的调整归并工作尚未到位,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未全面履行职能。

  咸宁市虽然成立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其体制名义上是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实际上是隶属于市财政局的一个下属职能部门。按规定,县市(区)体制应撤销公积金中心调整为办事处,但从审计调查的情况看,至2005年止,咸安区、赤壁市、崇阳县、通山县(2002年已停止工作)四个县市区仍维护原来的体制,隶属于本地财政局,通城县公积金中心隶属于县房地产管理局,嘉鱼县刚设立机构也未开展工作。咸宁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自2003年成立以来,也未按照“管委会决策、中心运作、银行专户、财政监督”的要求全面履行决策职责。

  2、住房公积金的政策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1)住房公积金覆盖面较低。统计资料显示,市直城区应缴存公积金单位 354个,职工2.19万人,到2005年末,已有242单位,1.57万名职工缴交了公积金,覆盖率为71.69%。从市直城区住房公积金的分布情况分析,缴存住房公积金的主要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中央企业和垄断行业,非公有制企业只占很小一部分(2005年才有4家民营企业)。而且随着国有企业的改制,非公有制缴存住房公积金的人数呈下降趋势,一部分改制企业已停缴或正面临停缴的境地。

  (2)住房公积金缴存额差异过大。咸宁市市直城区不同行业、单位的职工公积金缴存额差距较大,高收入群体的缴存基数比例较好,低收入群体则相反,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从审计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市直城区缴存比例最高的达到15%(按年工资单位、职工各缴交15%),主要是中央企业和省垂直、垄断行业。而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和效益较差的企业单位缴存比例只有3%(按年工资额单位、职工各缴3%),如此低的缴存率根本无法发挥住房基金的应有功效。

  (3)市财政欠拨市直住房公积金补贴249.8万元。其中2004年以前欠拨25.2万元, 2004—2005年市财政应拨公积金补贴786.7万元,已拨562.2万元,欠拨224.5万元。同时,市住房公积金中心还存在少计职工个人利息10.8万元,多提贷款风险准备金8.5万元,多头开户,少付银行手续费转经费10万元,经费管理未实行收支两条线等问题。

  (三)政府投资工程决算审计情况

  2005年,市审计局根据市政府安排,对政府投资工程即沿河大道综合管线三标段工程、市人民广场一期工程、市人民广场全景音乐工程等三个工程进行了决算审计,发现工程量不真实、套用定额以低套高的问题。三个工程决算审计情况如下:一是沿河大道综合管线三标段工程。送审金额520.6万元,审定金额441.1万元,审减金额79.5万元。二是市人民广场一期工程。该工程市市政工程建设处上报金额2119.7万元,在市兴业工程造价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审核金额为1701.5万元,在核减418.2万元的基础上,审计审定金额为1617.4万元,审减84.1万元。三是市人民广场全景音乐工程,送审金额19.3万元审定金额16.8万元,审减金额2.3万元。通过近几年连续对政府投资工程决算的审计,在市政府重视和市人大监督下,工程建设单位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法律法规意识不断增强,预算和概算能力不断提高。工程送审资金的审减率不断下降,由过去最高的21.7%的审减率下降到今年的7.4%。

  (四)通山县坑口水库项目工程审计情况

  通山县坑口水库项目是省审计厅授权市审计局审计的,从审计情况看主要问题是:

  1、自筹资金不到位910.9万元。按概算批复地方自筹应到位910.9万元,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到位。

  2、违规分包单项工程62.2万元。工程中标单位通山鸿发水利水电公司将中标工程62.2万元,分包给当地农民郭超芳施工,从中收取管理费12500元(按2%)。

  3、违规支付项目工程税、费40000元。一是通山县大畈财政所,以坑口水库加高占用水田耕地为由,在未办理任何土地征用手续的情况下,向坑口水库收取耕地占用税25000元;二是通山县大畈土管所在未办理任何土地征用手续的情况下,收取坑口水库项目工程土地出让金15000元。

  4、未经报批变更设计方案。在资金到位40%的情况下,施工设计图未经批准自行变更初步设计方案,将水库库坝高程降低6.7米。

  5、设计中的某些单项工程未开工。主要是消能防冲及新老坝结合溢流面工程未开工,初步估算完成这二项工程预计需要投资64万元。

  (五)市中医院审计情况

  2006年市审计局对市中医院进行了审计。审计查出的问题主要是:

  1、违反规定乱收费34.6万元。

  (1)超标准收取护理费共计13.2万元。其中2004年超收9.8万元,2005年超收3.4万元。

  (2)超标准收取床位费7.4万元。

  (3)违规收取管理费3958元。

  (4)合作经营二手CT违反规定收费13.6万元。市中医院于2002年1月与武汉蓝涛科技公司签定二手CT 合作经营协议,根据省物价局、省卫生厅《关于印发规范调整省管医疗服务价格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规定自2005年4月1日起“二手CT一律不得收费”。2005年4月至12月市中医院二手CT共收费13.6万元,按协议返还蓝涛公司9.9万元。

  2、自制药品未经许可且价格偏高。

  市中医院未经审批许可生产的药品有6种(胆道胶丸、胃治舒、消症散、双柏散、葛麻丹、龙侄丹),自行抬高自制药品价格30430元(如:化瘤丸审批价为90元/瓶,实际价为:化瘤17号140元/瓶,抬高价格50元/瓶;化瘤18号120元/瓶,抬高价格30元/瓶;抗骨质增生丸审批价30元/瓶,实际价为30.6元/瓶;骨伤丸审批价8.55元/瓶,实际价为25.86元/瓶;化症丸审批价13.05元,实际价为39.15元)。

  3、未按规定提取养老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109.8万元。

  按国家有关规定,1998年至2005年中医院应交纳养老保险金和住房公积积金的职工有33人,应缴未缴养老保险金37万元,应缴未缴住房公积金72.8万元。

  4、多计工程款6.6万元。

  通过对中医院住院楼、住宅楼、工程项目造价咨询报告进行抽查,发现多计工程款6.6万元。

  (1)住院楼工程项目多计工程程款3.5万元。

  (2)附属工程包干项目多计工程款3.1万元。

  另外在财务收支和管理中,市中医院还存在违规采购药品、抬高药品价格、白条报账、违规高息集资、多头开户和外购药品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

  (六)市中心血站财务收支审计情况

  咸宁市中心血站成立于1985年8月,是经省卫生厅批准的全市唯一采供血公益性卫生机构,担负着全市的采供血任务。十多年来为满足全市临床医疗用血需要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这次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是:

  1、违规有偿采血196.9万毫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而市中心血站在2004至2005年间,有偿采血共计4922人次,采血量196.9万毫升支付有偿采血款67.3万元。

  2、违规频繁采集血液,危害献血人的身体健康。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二百毫升,最多不得超过四百毫升,两次采集间隔不少于六个月。严格禁止血站违反前款规定对献血者超量、频繁采集血液”。经抽查,市中心血站存在违规频繁采集血液,危害献血人的身体健康的问题,如:2004年朱其斌有偿献血9次,2005年袁天堂有偿献血8次。一年内有偿献血3次以上的尚有多人。

  3、物价违规22.4万元。

  (1)提高血液及其制品销售价格22万元。

  (2)自立收费项目(车费)收费0.4万元。

  4、白条支付用血单位有关工作人员回扣11.5万元。

  2004至2006年间,市中心血站以电话费、宣传费、科研费的名义凭白条或领款单支付给赤壁市人民医院等单位有关人员临床成分用血回扣11.5万元。

  5、少提无偿献血用血准备金17.3万元。

  根据规定“实行无偿献血后,采供血机构向医疗机构提供血液及其制品而取得的收入,30%作为献血者及其家属用血准备金,其他作事业收入”。市中心血站在2004、2005年分别少提无偿献血用血准备金12.1万元和5.2万元。

  此外,市中心血站还存在擅自出售血浆、违规集资、违规发放工资津贴等问题。

  二、加强市直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管理的意见

  从审计情况来看,市直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管理工作在不断加强,为了进一步规范管理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继续加大财政改革力度,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2005年,市直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运行平稳,取得了初步成效。新的一年市直要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应集中资金的要全部集中,不留死角。与此同时,要扩大直接支付的范围,进一步完善国库单一账户和集中收付系统的工作机制,高效行政。

  (二)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市直部门预算,逐步建立起科学的支出标准和预算定额,增强预算的刚性约束。

  (三)财政税务部门要严格执行《预算法》、《税收征管法》等法律法规,认真执行财政收支政策和规定,做到应收尽收,当保则保,为市直财政收支良性运行作出更大贡献。

  (四)医疗卫生单体要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认真执行国家各项医疗政策、法规,加强管理切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构建和谐咸宁作出贡献。

  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全面加快咸宁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的步伐已经迈开。我们决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监督和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加快全市经济发展座谈会的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十一五”规划目标开展审计工作,努力为咸宁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接受张胜昆同志辞去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职务请求的决定

  (2006年8月31日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根据张胜昆同志的辞职请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二十七条之规定,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06年8月31日决定,同意接受张胜昆同志辞去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市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职务。报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备案。

  辞   呈

  市人大常委会:

  因工作调动,本人特申请辞去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职务。

  2006年8月20日

  咸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任  免  名  单

  (2006年8月31日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任命:

  唐孺牛为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

  姚  兴为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

  杨  珊为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

  宋汉斌为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

  郭  华为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

  王益民为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

  张  宏为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

  沈朝民为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

  陈  荣为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

  刘红梅为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

  侯欣芳为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

  免去:

  张传河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职务。

  李  旺  盛  同  志

  在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的讲话

  2006年8月31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本次会议传达学习了全省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会议精神,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咸宁市200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关于咸宁市2005年市本级财政决算和2006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关于咸宁市2005年度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并就有关议题相应作出了决议和提出了审议意见,同时还审议和通过了有关人事任免议案等。本次会议的各项议程已全部进行完毕,会议开得很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下面,我就本次会议审议的有关议题,结合市人大工作的实际,讲三点意见:

  一、客观分析当前全市经济形势,进一步增强加快咸宁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认为,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和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和提出的工作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实施“五大战略”,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深入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加大,使全市经济呈现出工业提速发展、农业增产增收、投资增长加速、消费市场繁荣、对外贸易快速恢复增长、利用外资成绩显著、城乡居民收入增加、财政收入增长较快、金融运行平稳、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为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应给予充分肯定。但也应该看到,我们的增长只是建立在基数较低水平基础上的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偏小,块头不大,发展不够仍然是我市不可忽视的现实。这就需要全市上下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正视困难,树立信心,迎难而上,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全面超额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就人大常委会而言,就是要深入贯彻市委关于加快咸宁发展座谈会精神,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履职,找准人大工作与党的中心工作的最佳结合点,正确运用好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权力,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积极为咸宁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大力宣传贯彻监督法,把思想统一到监督法的精神上来

  刚刚闭幕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并决定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部法律的制定,标志着我国法律体系逐步完善,人大监督工作逐步规范,是我国监督理念和法律变迁的一个重要见证。既表达了地方各级人大多年来的共同愿望和期待,也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它的制定和施行,对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监督法》,我强调三点:

  一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监督法的重大意义。众所周知,监督权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为了加强和规范监督工作,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推进人大监督工作的制度化、法律化,党中央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分重视监督法的制定工作。1990年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拟定实行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的监督法。”今年8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在听取制定人大常委会监督法意见时强调,我国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都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人大监督以及各方面的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此前,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开始酝酿研究,七届、八届、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三次组织专门班子进行起草,从起草到审议,从审议到通过,历经20年。我们要深刻认识监督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明确人大监督工作的原则、目的、重点和方式方法,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大力宣传,坚决贯彻落实。

  二是领会精神实质,搞好平稳过渡,依法将述职评议和个案监督规范为工作评议。从监督法规定的方式方法上看,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将述职评议和个案监督统一规范为工作评议,这并不是对述职评议和个案监督的否认或纠错,而是对监督工作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监督形式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譬如监督法明确规定开展对“一府两院”的专项工作评议,这种做法,可以紧紧围绕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评议。如对政府工作中的“三农”问题、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生产安全、拆迁补偿和对“两院”的告状难、执行难、赔偿难、刑讯逼供、超期羁押、错案不纠、司法不公等带有共性的事项,常委会组成人员对这些问题都比较熟悉,能提出不少的中肯意见和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围绕这些问题,开展专项工作评议,把对有关主管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和存在的问题寓于其中,实际上也体现了人大对他们的监督,有助于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对他们的考察。对于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向人大常委会反映的涉法涉诉问题,应从人大信访的渠道转交“两院”依法处理,并要求“两院”反馈处理结果。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吃透精神实质,严格依照监督法的规定办事。在贯彻落实监督法的同时,今年还要认真做好述职评议工作。因为这项工作,一是列入了常委会今年工作要点;二是上次常委会已经过无记名投票确定的述职评议对象,报经市委同意;三是省里同意按既定的方案搞。所以要理直气壮、认真负责地做好述职评议工作。目的还是为了团结鼓劲,促进工作。

  三是贯彻落实,完善制度,及时清理与法律相违背的规范性文件。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各级人大常委会要依法加强对政府、法院、检察院的监督和支持。政府、法院、检察院要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水平。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模范遵守和执行法律,严格依法办事,支持人大依法开展监督工作。为了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要严格按照监督法的规定,对本级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做到该修改的修改,该完善的完善,该废止的废止,带头维护法律的统一。

  三、要高度重视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

  根据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市委要求全市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将于今年12月上旬以前进行换届选举,并在代表选出后的两个月内分别召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为了确保这次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的顺利进行,市委专门召开了全市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会议,全面部署和安排了这项工作,明确了这次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并对如何搞好这次换届选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次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民主进程、推进地方领导班子配备改革的情况下进行的,工作透明度高、热点多、社会广为关注。做好这次换届选举工作,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国家政权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各级要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务必把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有机统一起来,认真抓好选民登记,依法提名、推荐、确定候选人,选举代表等工作。正确处理好换届选举工作与抓好当前经济工作的关系,做到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换届选举,以换届选举促进经济建设,以经济建设的成果检验换届选举,切实保证县乡两级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县乡换届选举工作量主要在县市区,市人大常委会将在市委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做好指导工作,帮助党委多出主意,多想办法,当好参谋,及时了解和掌握换届选举工作的进展情况,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市人大常委会将成立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指导组,下设6个指导小组,分别由常委会副主任带队,负责联系一个县市区,主要职责是:“掌握政策,了解进程,总结经验,研究问题,注意动向,指导工作”,希望全体委员都来关心、重视并积极支持县乡人大换届工作。

  各位委员,同志们,做好今年的工作,加快咸宁发展,是我们的共同责任。让我们在市委的领导下,以奋发向上、求真务实的精神状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履职,认真负责地做好人大各项工作,为加快咸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咸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十四次会议出席、缺席人员名单

  出席:

  李旺盛   杨荣才   龚安邦   刘道明   陈鸿驰

  陈  瑜(女)  鲁安才   王惠安   马跃进   邓明辉

  吴金池   余华英(女)  陈  剑(女)  张远森   苏惠林

  周明生   周和平   胡四保   钟劲松   袁亚俊

  梁世友   龚信升   阚海清   熊正团   魏送来(女) 

  缺席:

  吴著富   刘宏新   杜文清   张胜昆   柯美耀  


版权所有:咸宁市人大常委会 联系电话:0715-8126251 传真:0715-8126251
电子信箱:xnrdwz@sina.com 投稿信箱:xnrdwz@sina.com
维护制作:咸宁新闻网 鄂ICP备120143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