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人大城环工作考察组
(2017年3月30日)
根据2017年市人大城环工作计划,为学习外地人大城环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3月20日至26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彬带领市人大城环委、市林业局、市电视台、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城环工委相关人员,赴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绍兴市进行了考察学习,主要考察学习三市城市建设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城环立法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1、杭州。浙江省省会,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中国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之一。下辖9个区、2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1659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901.8万人。
2、宁波。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北临杭州湾,南靠台州,东与舟山隔海相望。是浙江省的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浙江省第二大城市,长三角五大区域中心之一,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连续四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下辖6个区、2个县级市、2个县,总面积9816平方公里,人口760.57万。
3、绍兴。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湾南岸,东连宁波市,南临台州市和金华市,西接杭州市,北隔钱塘江与嘉兴市相望。是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文化和生态旅游城市,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城市,也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下辖3个区、1个县、2个县级市,总面积8273.3平方千米,人口443.04万。
二、杭州市、宁波市、绍兴市城环工作的经验与做法
(一)生态环境保护方面
1、重视基础投入。考察组一行实地考察的宁波市环境监测中心,成立于1976年,是宁波市环境保护局直属事业单位(正处级),为国家环境监测网络二级站。内设办公室、综合管理室、质量管理室、水和生物生态监测室、大气监测与预报室、污染源监督监测室(辐射物理监测室)、验收业务室、中心分析室、科技信息与污染源统计室九个科室。主要职责是说清污染源状况、说清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和说清潜在的环境风险,为环境决策服务、为环境管理服务和为社会公众服务。监测中心编制84人,现在编人员80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7人,高级工程师36人,工程师23人,中高级职称占专业技术人员的83%,本科学历以上人员占92%;现有办公实验用房4515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3038平方米;拥有色谱-质谱联用仪、液质联机、应急监测仪器等价值6600多万元先进大型仪器;已建成无机实验室、有机污染物VOC实验室、二噁英实验室、遥感解译实验室、生物生态实验室和应急实验室,成功创建了宁波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检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和应急监测重点实验室;在有机监测、应急监测、生物生态监测、土壤监测等四领域监测能力取得一定优势,已发展成为全市的环境质量测报中心、环境应急技术中心、环境监测科研中心。
2、加强人大监督。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本届常委会监督的一条主线,确定每年10月常委会进行审议。确定公众关注的大气污染、饮用水源地、四明山和象山港生态敏感区为监督重点,总体筹划,每年既有深化的内容,又突出一个重点,五年来对生态环境进行了全面监督、重点监督,取得了较好效果。2014年10月,常委会在连续三年对生态环境监督的基础上,开展了对政府的专题询问,会上提出18个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作出了回答,通过电视播放,生态环境问题引起更加广泛的关注。
3、创新工作机制。杭州市实施“五水共治”促转型,1824条河道建立“河长制”。制定“一河一策”综合整治方案,建立了市、县、镇、村4级河长体系,市委书记担任总河长。2017年3月22日,浙江省召开剿灭劣五类水誓师大会,将于2017年底全面消灭劣五类水。宁波市2015年编制生态红线规划,成为全省第一个生态红线规划。红线范围内的地域,是宁波市生态保护管控区。85块生态红线区域,总面积4980.3平方公里,占宁波市国土面积的50.9%,全市87%的森林覆盖面积和水域面积划入了红线范围内。绍兴市2016年成立浙江省首家环境资源审判庭,打破原先的业务壁垒,对环境资源案件实行民事、刑事、行政“三审合一”。规范环境资源案件审判程序、优化审判资源,实现环境资源案件的专业化审判。
(二)城市建设管理方面
1、坚持规划先行。杭州市为了将城市变得更为和谐宜居、富有活力,以举办G20峰会、2022年亚运会等重大国际活动为契机,将前行的标杆定在“美丽中国先行区”,共建共享国际化世界名城。2016年1月11日,《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16年修订)》获国务院正式批准。此次总规修改,共涉及15个方面,包括交通、区域城乡布局、居住与住房保障等。规划一经敲定,便成为杭州上下发展的共识。短短几年间,杭州紧紧围绕“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建设钱江新城,启动地铁和萧山国际机场改造工程,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筹划建设品质之江、城东新城。将总规扎扎实实落地、生根发芽,最终让杭州市发展成现在的样子。
2、重视城市精细化管理。宁波市持续5年改造背街小巷274条,让老弄堂焕发新颜。以往宁波的背街小巷市政设施老化,加之车辆乱停、违建突出,城市生活秩序凌乱。为了提升中心城区品质,美化人居环境,从2011年到2016年,宁波共对274条背街小巷实施改造,精抓细管。城管部门在背街小巷的改造中,以设施功能完善、沿线环境提升和街巷特色塑造为着力点,以“增设施、保畅通、整两侧、改上下、亮形象、树特色”为主要内容,具体做好道路平整、积水治理、截污纳管、立面整治、公厕改造、违建拆除,规范店名招牌、户外广告和城市家具设置,提升园林绿化和灯光照明设施,缓解交通“两难”、架空线“上改下”、标志标牌多杆合一、文化挖掘、特色塑造等16项工作。改造后的背街小巷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社区功能更加齐备,居民生活环境得到了洁、靓、序的提升。
3、城市建设与文化发展深度融合。杭州、宁波、绍兴三市都是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都非常注意挖掘、保护、开发地方历史文化,使城市建设与文化发展融合起来,收到了双赢的效果。杭州市着力打造西湖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宁波市大力打造藏书文化、梁祝文化,以爱情文化休闲为主题打造了梁祝文化小镇,主要包括文化景区、蝶恋花海、时尚婚庆、休闲街区、精品酒店、高端住宅六个部分;1999年正式开放的梁祝文化公园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大型梁祝爱情主题公园,代表景点有万松书院、十八相送之路、梁山伯庙、中国梁祝文化博物馆、梁祝画院等,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绍兴市非常注重保护古城区,2001年12月经浙江省政府批准通过的《绍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老城区范围内划定了越子城、鲁迅故里、八字桥、西小河、书圣故里五大片和石门槛、新河弄两小片历史街区,总面积近200万平方米。确定了点、线、面保护与古城格局、传统风貌保护相结合的总体框架,提出了“修旧如旧、风貌协调”的保护方法。
(三)城环立法方面
1、坚持人大主导。宁波人大的立法程度规定,常委会一审前的调研和起草工作由专委会主导完成。在法规制定过程中,专委会积极主导开展立法调研、起草和初审工作,不放过任何一个关键环节。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对重点问题深入研究,特别是加强与政府起草部门沟通协调;事先拟定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提出立法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基本框架,使法规的起草始终在人大常委会确定的轨道上。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草案,召开座谈会,阐明要求,并将文本退回有关部门作相应修改。这些工作,使地方立法既能发挥政府部门的积极性和熟悉实际情况的优势,又能防止部门利益法制化和对公共利益的损害。
2、发挥部门作用。杭州市已制定了7部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地方法规,在法规制定过程中突出“实、新、严、准”四个字。由市环保局牵头起草,市人大协调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平衡部门利益和老百姓利益。各个部门之间密切沟通配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突出地方特色。杭州市、宁波市、绍兴市在城环立法工作中都突出地方特色,注重解决实际问题,选择本地群众比较关注的问题作为重点进行立法,国家、省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一般不再重复。2016年,杭州市出台了《杭州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杭州市第二水源千岛湖配水供水工程管理条例》、《杭州市城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等;宁波市出台了《宁波市生态区保护条例》、《宁波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条例》;绍兴市出台了《绍兴市水资源保护条例》、《绍兴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这些地方法规回应了当地百姓普遍关心的一些问题,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
三、考察学习的收获与启示
对浙江三市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建设管理和城环立法工作的考察,使考察组一行开阔了视野,深受启发,其先进理念和做法值得咸宁学习借鉴。
1、以更严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现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全国上下的共识,咸宁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必须进一步加强保护,不能丝毫掉以轻心。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形成“党委有号召、人大有行动、政府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增强工作合力;建立健全更加严密的环保责任体系和政绩考核机制,加强突出环境问题问责,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强环保队伍和设施建设。
2、以工匠精神提升城市建设管理。非良工无以筑大城,非匠心无以成经典。咸宁要主动对标全国城建先进城市,以功能提升为重点,以内涵提升为方向,以质量提升为保障,全面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到城市建设管理的每个环节、每项工程,做到精心设计、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对每一个设计、每一个环节落小落细、抓严抓实,大力建设品质城市,增强市民的幸福感。要强化规划前瞻性和权威性,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对背街小巷和城中村改造,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发掘、保护地方文化,因地制宜大力打造嫦娥文化、桂花文化、温泉文化、竹文化等,提升城市文化内涵。
3、以务实态度推进城环立法工作。行使好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是贯彻落实中央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举措,对于提升地方依法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快构建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科学立法工作格局,大力加强立法制度机制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地方立法工作。坚持人大主导,避免部门利益法制化;建立立法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市人大法制委、专工委和市政府法制办、业务主管部门的作用;突出法规的地方特色和务实管用,尽量不与上位法重复,选择本地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立法,切实增强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