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令水果四季飘香,散养牲猪成群结双,土鸡土蛋随时品尝,观光旅游人气见涨……好一派生态、绿色、环保、繁荣景象。这里就是市人大代表、通城县青年农民郑普雄的山态源农场所在地——塘窝山。
提起通城县关刀镇八燕村的塘窝山,附近的人们都知道,过去这里山高路远,荆棘丛生,杂草遍地,荒无人烟,真可谓“藏在深山人未识”。如今之所以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知名度不断提升,正是因为郑普雄践行习总书记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艰苦创业,“绿在深山有人识”的结果。
创业艰难百战多
几年前,曾经在武汉、广州、上海等地打工的郑普雄回到家乡。他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越来越迫切,而市场上的有些食品却让人不放心。真正生态农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于是,他决定在家里发展种植业。
郑普雄找村里租下了塘窝山两片共200亩的荒山,建立了养鸡场和养猪场,并种植杨梅、樱桃、核桃等特种水果。郑普雄全家齐上阵,特别是妻子成了日夜坚守在山上的看山员和饲养员。
创业艰难百战多。几十万元的积蓄全部押在了山上,购种苗、进肥料、请帮工,钱投进去了,却一时半载看不到效益。首先技术是难题。俗话说,樱桃好吃树难栽,杨梅其实比樱桃更不好伺候,郑普雄花3万元最先栽下去的400棵杨梅全部死光。而且嫁接的果树更不好种,每年要不断的补栽;其次是市场没打开,每天卖出去的鸡蛋不到30枚,销量上不去,根本没收入可言。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习是提高自己的最有效的途径。作为人大代表,郑普雄积极参加市县镇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同时,为了解决技术瓶颈,郑普雄四处求学,请教专家指点;自己购买相关书籍,查找相关资料,并积极参加各种技术培训,包括养鸡、养猪、种植果树等,不断加强学习。他每年最少要在外地学习4次以上。
通过努力钻研,郑普雄很快提高了自己的种植技术,苗木的成活率显著上升。他还取得了多种结业证书和资格证,并被评为湖北省新型职业农民,省农业厅为他颁发了“青年农场主”称号,省畜牧局为他颁发了生态养殖专业技能证。
绿色发展创品牌
种植、养殖技术有了保障,加之养鸡场、养猪场处于深山荒野,远离污染源,土壤、气候、水质都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种养结合,鸡粪、猪粪用作果树、蔬菜肥料,蔬菜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用来饲养猪鸡,保证了天然品质,而且猪鸡都是自然放养。因此,这里出产的土鸡、土猪是真正的天然绿色有机食品。
郑普雄具有一定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品牌营销意识,对自己的山态源系列产品很快注册了商标。他利用参加通城美食品鉴会、黄袍山帐蓬节、武汉国际食品博览会、咸宁美食节等活动,一方面学习借鉴同行的经验,另一方面为产品带来了很好的品牌效应。
由于产品突出的原生态特点,营养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品上市以来,销量不断上升。同时,为了拓展市场,扩大销量,他采取了公开免费试吃的方式,将消费者请来,让他们亲自采摘品尝。既增添人气,又提高知名度,保证了产销两旺。
网上经营有创意
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郑普雄很有创意地将自己的生态养殖基地接入互联网,把鸡和猪的“生活”晒到自己的朋友圈。这种可视化的养殖方式,不仅把鸡猪捧成了网红,也为自己的朋友圈积累了人气、畅通了养殖的销路。
郑普雄每天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拿着手机,传播养殖的生活乐趣。为了全景式展现整个生态养殖基地的情形,他把光纤接进了基地,并在其中安装了高清摄像头。养殖基地里的鸡、猪的生活细节,在外部的监视器上可一览无余。
朋友圈连续不断的小视频,为郑普雄的产品销售赢得了市场。一段段小视频在微信朋友圈迅速被传播,订单也随之而来。互联网+生态养殖,使得郑普雄所养的土鸡和土猪迅速成为“网红”。
致富不忘助乡邻
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如今郑普雄的山态源农场已累计投资100万元,拥有200亩种植基地,7栋鸡舍、猪舍养殖基地,1个孔雀观赏园。去年春节至今,土鸡销量突破了10000只,生猪出栏超过80头,卖出了鸡蛋30000多个,水果收入逐年上升,年创产值50万元。
致富后的郑普雄凭良心做事,以诚信做人。农场规模的扩大,需要人手,他首先想到的是村里的那些没有收入的贫困户。他招用村里的几位贫困户,长期到基地务工帮忙,一年下来,支付给他们的工资超过10万元,较好地解决了他们的收入和生活问题。同时,他利用自己在市场上打开的销路,每年为当地村民推销土特产几十万元。
为了适应发展需要,他计划再投资300万元,扩建标准化的养鸡场和养猪场,增加种植面积,改良品种,保护生态,发展生态采摘旅游业,为周边老百姓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绿在深山有人识,誓让荒山变金山——首战告捷的郑普雄正昂首挺胸地走在美好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上……
(作者:市人大城环委主任委员 范伟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