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人民政府网站 | 咸宁市人大信息网 | 咸宁新闻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咸宁市人大信息网欢迎您!
站内搜索:
机构设置
友情链接
首页 >> 代表工作 >> 代表风采 >> 正文
一片真情暖人心
http://xnrd.xianning.gov.cn  上传时间: 13-09-26
   

——记咸宁市人大代表、通城县民政局局长胡宜新

他没有惊人的豪言壮语,也没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只有一颗对民政事业的赤诚之心,一腔对人民群众深沉的爱。几年来,他始终以实际行动履行着人大代表的光荣职责,心为民想,身为民行,用一片真情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人民群众手中。他,就是咸宁市人大代表、通城县民政局局长胡宜新。

履职尽责,他心里为的是人民

“人大代表要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这样,才能赢得选民的信任。”这是胡宜新当选人大代表时对选民所讲的话。

20097月,胡宜新调任县民政局任局长不久,他便一头扎进村、组、社区,调查了解民政工作。在调查中,部分群众反映通城县人情低保、关系低保现象存在,该进入低保的困难户却没有享受到低保,群众对这项工作有较大的意见。于是,胡宜新在全县选择一个村和一个社区进行深入调查研究。解剖典型,以此规范全县的低保进入制度,通过多方征求村组、乡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后,制定了“农户申请、村民代表评议、村委会把关、乡镇复核、低保办审定”的评议机制。通过一系列措施,农村中人情低保、关系低保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当过县纪委副书记的胡宜新,一向秉公办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2009年的一天,一位远房亲戚找到刚任民政局长不久的胡宜新,请求为他办理城市低保,被他婉言拒绝;20104月,一位大学同学找到他,请求帮他的母亲提高一下大病救助标准,同样被胡宜新拒绝……4年来,他从未为自己的任何亲友走过“后门”,开过“绿灯”。 为此,胡宜新 “得罪”了不少人,有的人说他不近人情,不讲情面,对此,胡宜新总是淡然一笑。

在人民群众遭受危难之际,胡宜新又总是站在最前沿,冲在最前面,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2011610日,通城县突遭200年一遇的暴雨,全县11个乡镇受灾,整个县城浸泡在洪水中。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自然灾害,他视灾情如命令,迅速带领民政局的同志深入灾区,组织搭建灾民集中安置点,亲自为灾民支起帐篷,及时把救灾款、物等发放到灾民手中,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由于受暴雨的冲刷,许多居民家的房屋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随时有倒塌的危险,他又带领工作组深入重灾区,挨家挨户做工作。五里村魏先甫家的房屋在暴雨的冲刷下整面墙体出现了裂缝,随时都有倒塌,造成人员伤亡的危险。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积极动员魏先甫搬出土房,但其家人意识不到危险的到来,不愿意搬。胡宜新反复和他们做工作,经过苦口婆心的劝说,魏先甫才勉强将屋内东西转移到邻居家,安置了暂时住所。当天夜里,魏先甫家的3间房屋就在暴雨的冲刷下倒塌了。事后,魏先甫说:没有民政局胡局长,我的命就没了啊!

为了安置好灾民,他住进灾区半个多月,带领民政局的同志起早贪黑,泥一脚水一脚,奔忙于受灾乡镇村组之间,逐户查实农户因灾造成的损失,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灾区,带给受灾群众。每天都累得腰酸腿疼,换来的却是灾区社会稳定。这半个月中,胡宜新没有睡过一个完整觉,没有吃过一顿完整饭,更无暇顾及家人。年过八旬的老母病重时,正是全县救灾工作最繁忙的时候,胡宜新将母亲送到医院安顿好后,立即赶赴救灾现场,委托一亲戚在医院帮忙照看母亲。面对艰巨的倒房重建任务,胡宜新多次冒着酷暑,深入现场督导重建工作。全县1907户重建户、2181户维修户按时保质完成任务,确保了大灾之年受灾群众住有所居。

排忧解难,他心里装的是人民

“群众是人大代表最好的评判官,只有充分履行了代表职责,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才能不辱使命。”

胡宜新以“三万”活动为契机,切实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2011年入夏后,通城县各乡镇旱情十分严重,胡宜新及时为四庄乡向家村、华家村送去六台抽水泵和600余米水管,有效地缓解了两村的旱情。2012年,胡宜新先后拿出4万余元,帮助五里镇金塘村、治全村、相师村、湾头村等挖堰塘,整修农业水利设施。2013年,胡宜新又投入资金近5万元,为五里镇金塘村、湾头村、治全村新设立垃圾桶48个,新建垃圾池20个。

作为一个民政局长,接触最困难的群众都习以为常了,但是直到现在,一看到困难群众眼中的泪水,我就心痛。这位刚强的汉子这样诉说着他心底柔软的心结。他以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做群众之所需为第一要务。经常深入农户家中,深入田间地头,主动与民政服务对象“结亲”,交心谈心,帮他们排忧解难。五里镇湾头村一组张何生,是胡宜新的结对帮扶户。多年来,无论工作多忙,在春耕期间,胡宜新都要抽出时间到张何生家中,帮助他们插秧,为他们送去资金,帮助他们发展生产。逢年过节,又为他们家送去慰问金。在他的倡导下,全局股级以上干部与低保户、困难党员、军烈属、单亲家庭、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众结对帮扶,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对这些家庭进行帮扶。每年全局共有40名干部固定联系40户困难群众,户平送去帮扶资金400元,为困难群众办实事10余件。

“两参”人员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面对“两参”人员的持续上访,胡宜新多次耐心地向他们宣传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并出面和劳动、城管等部门积极协调,全方位解决“两参”人员实际困难。通过心与心的交流,近年来,“两参”人员上访事件已基本消失,社会秩序得到维护。

马港镇肖家村一级残疾军人毛德豪家庭贫寒,住房年久失修成了危房。胡宜新带领优抚股的同志经过实地调查后,多方筹集资金,援助28000元为其改善了住房条件。而今,住在温暖的房间里,老人一提到胡局长,总是一个劲的说“谢谢!”。朴素的言语,彰显了胡宜新工作的价值。在他的努力下,通过“关爱行动”,通城县已对27户重点优抚对象进行了住房援建,对102户优抚对象进行了住房维修。同时,通过“一对一帮扶”活动和因灾倒房恢复重建,整合资金90余万元,解决了129户优抚对象住房难问题。

四年来,11个乡镇遍布了他那坚实的脚印,回荡着他宣传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的声音,重点优抚对象、特困户、五保户家中留下了他那魁伍的身影,时刻牵挂着城乡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

建言献策,他心里想的是人民

代表不是一张名片。我是代表,就要维护选民的利益,及时把选区内群众的意见、要求、愿望及时反映上去。否则,我就是失职。”

2011年,当选为咸宁市第四届人大代表后,胡宜新既觉得光荣,又感到责任重大。胡宜新认为,自己工作的部门性质特殊,更有责任体察民情。身为人大代表一定要时刻想着人民群众,要勇于为群众鼓与呼,依法行使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

通城是一个集老区、山区、边区、库区为一体的县,贫困人口多,更有不少人生活在特困状态。2012年,胡宜新组织人力在全县进行摸排,共发现全县有196户特困户,他们常年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胡宜新将这一情况向县委、县政府反映,并建议由县级领导和县直、乡镇党政正职实行一对一帮扶,解决这些特困户的生活困难。这一建议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委常委会为此进行专题研究,并已出台相关方案。

困难群众治病难,生活富裕家庭因病返穷,一直牵挂着胡宜新的心。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胡宜新及时扩大救助范围、取消病种限制、取消特困群体救助起付线、提高救助标准。筹借资金为农村低保、五保、农村散居孤儿困难对象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启动医疗救助即时结算便民工程,推行医疗救助管理系统网络审批,为贫困群众提供便捷的“一站式”医疗救助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向县委、县政府建议,在全县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中筹集善款,设立大病救助基金,对重特大疾病患者进行救助。这一建议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目前已被提上常委会议事日程。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胡宜新深知,人民的信任和期盼不仅赋予他无形的荣誉,更有重任在肩。每次人大会召开之前,他都集中一段时间走村串户,深入群众,深入选民,听取群众意见,并把搜集到的情况带到会上。

我国已步入老龄社会,老龄问题已引起全社会关注。20125月,胡宜新组织老龄办工作人员,历时2个月,对全县老龄人进行调查,并为80岁以上高龄老人建立了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在市人大会上,胡宜新提出了《由政府发放高龄老人生活补贴》的建议。目前,发放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已在全市开始施行。

心牵群众冷暧,情系百姓疾苦。胡宜新以一个人大代表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地做到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他用真情和热血谱写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干部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通城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黄国富)


版权所有:咸宁市人大常委会 联系电话:0715-8126251 传真:0715-8126251
电子信箱:xnrdwz@sina.com 投稿信箱:xnrdwz@sina.com
维护制作:咸宁新闻网 鄂ICP备12014393号-1